2023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ocx
《2023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摘要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此后至今甲型H1N1流感仍在局部地区以不同规模流行,并于2023年期间在我国暴发流行。目前国内外缺乏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诊断的统一共识,不利于规范的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等国内专家在查阅与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大量参考文献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对指南及标准制定的方法学要求,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针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诊断依据,影像学方法,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形成共识,旨在为相关专业医师提供明确的诊断信息及依据,指导甲型H1
2、N1流感重症肺炎临床诊疗。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流行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H1N1流感病毒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常见,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给人类生命健康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影像评估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随访的常用手段,制定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具有重大意义。为使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诊断与治疗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安全,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
3、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等专家指导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的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家共同参与书写及制定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共识。针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定义、影像学方法、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影像演变过程、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性及相关性、影像学特征与预后判断关系、影像鉴别诊断等临床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成文。一、本共识依托的证据级别及推荐意见形成方法本共识依据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相关检索词查阅相关文献,依据内容筛选后纳入文献共计245篇,其中中文文献130篇、英文文献115篇,基于上述文献汇总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影像表现。本共识结合影像学
4、临床研究特点,根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和推荐标准、JBI2014版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经济学评价证据预分级标准、以及证据分级系统的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th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1opmentandeva1uate,GRADE)工作组制定的推荐意见1形成的方法,制定本共识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标准。二、推荐成像技术胸部X线、CT成像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疑似或危重症患者诊断价值有限,可显示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疾病进展、呼吸状态恶化的肺部病变变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适用于中重度临床特征甲型H1N1流感重
5、症肺炎疑似患者的医学分诊(证据级别I,推荐强度:强1. X线胸片:胸部X线检查在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预后预测方面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重症患者的管理。建议使用便携式数字X线检查设备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证据级别工,推荐强度:强2. CT成像:对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推荐胸部CT检查,采用高分辨CT(highreso1utioncomputedtomography,HRCT)评估病灶(证据级别I,推荐强度:强)o一般采用吸气末胸部CT平扫,扫描范围为肺尖到肺底部,患者有咳嗽或呼吸急促时可选用快速扫描方式(证据级别I,推荐强度:强对于疑似合并肺栓塞或感染坏死时采用CT增强
6、扫描。层厚1.5mm薄层图像评估肺部磨玻璃影(groundg1assopacity,GGO)最佳(证据级别I,推荐强度:强),可使用胸部CT用于长期随访患者肺损伤的评估(证据级别I,推荐强度:强X肺部低剂量CT与常规CT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相当,可采用低剂量肺结节随访CT或肺癌筛查方案复查(证据级别I,推荐强度:强三、诊断依据(-)流行病学特点1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隐性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2o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猪在流行病学或在人类群体病毒的全球传播中发挥了彳土可作用3o2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与其他流感病毒相似,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包括吸入或接触受感染的呼吸
7、道飞沫、气溶胶和受污染的物品表面等途径4z所有确诊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都具有传染性。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青壮年为主。在65岁或以上老年患者人群中,只有5%对该病毒具有部分免疫力51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孕妇、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者、肥胖者、婴幼儿、年龄65岁的老年人。(二)病理改变1 .气道:气道黏膜及分泌物均表现为炎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气道平滑肌细胞出现变性肿胀。2 .肺脏:最常见的病理表现包括典型弥漫渗出性肺泡损伤伴肺泡和间质水肿,肺泡纤维渗出伴透明膜和肺细胞炎性反应,可伴严重出血;细支气管壁出现严重坏死并伴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
8、浸润为主。患者也可能发展成肺动脉血栓形成。晚期,可见纤维化和有组织的弥漫性肺泡损伤6,7,803 .心肌:心肌受损呈非特异性心肌炎改变。4 .肝脏: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肿胀伴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三)临床表现1 .潜伏期:一般在7d以内,多为13d2o高达80%的患者5d后仍在排出病毒,40%患者排出病毒时间为7d,10%患者排出病毒时间为Wd9;免疫抑制患者则可长达数周。2 .症状:起病急,症状无特异性,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其次为气促、乏力、流涕、咽痛、肌肉疼痛及头痛2o少数患者只出现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症状,没有发热或咳嗽。临床表现从无症状病例到导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多器官衰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甲型 H1N1 流感 重症 肺炎 影像 诊断 中国 专家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