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精神,全面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意见(甘办发(2019)41号),结合我省灾害多发频发和防灾减灾基础薄弱的实际,现就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针对灾害风险隐患突出和防治薄弱环节及关键问题,全面开展调查排查,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2、,使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全面提升,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开展全省灾害综合风险隐患调查排查,摸清全省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为我省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努力把灾害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其具体目标:一是全面获取我省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体信息,以及重要承灾体信息和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二是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客观认识当前全省和
3、各地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全省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三是通过实施普查,建立健全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开发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整套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三、主要任务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
4、震、洪水、地质灾害和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各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应用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全省和地方各级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省级1:25万、市县级1:5万到11O万),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具体任务如下:1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脆弱性和历史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
5、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2 .实施重点隐患排查。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排查和识别,特别是针对地震、地质、洪水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进行重点排查。3 .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在省、市、县各级开展全面调查,并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4 .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制定省、市、县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库,开展地震、洪涝、干旱、地质灾
6、害等主要灾种风险评估、多灾种风险评估、灾害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制图系统,编制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5,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在上述各级系列风险图的基础上,重点制修订省级、市(州)级、县(区)级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综合考虑我省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编制省级、市(州)级、县(区)级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四、主要建设内容(一)地震灾害调查与评估主要开展断层活动性鉴定、15万活动断层填图、隐伏区活
7、动断层探测和重点地震带区域三维地震构造精细探测等工作,获得全省主要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定量参数,评定活动断层的发震能力,编制全省(1:50万)、市(州)级(1:25万)区域地震构造图XX(K)级(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获得全省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场地类别基本参数,评定不同地震动参数的场地影响,编制场地类别分区图;编制完成全省(1:25万)、部分市州(1:25万)XX区(1:5万)地震危险性图。(-)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主要开展地质灾害遥感普查、中高易发区1:5万、1:1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和精细化的调(勘)查工作,获得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基本灾害特征信息、稳定性现状、孕灾地质背
8、景条件属性等信息,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建设全省-市(州)-县(区)多级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编制全省(1:25万)-市(州)(1:5万)-县(区)(1:1万-1:5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系、危险性评价图系、易损性评价图系和风险性评价图系。(S)气象灾害调查与评估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整理分析全省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及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观测要素,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引发的人口死亡、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全面获取我省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孕灾环境信息和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评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省-市-县三
9、级危险性基础数据库。编制全省(1:25万)-市(县)(1:5万TJO万)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区划等专业图件。(四)水旱灾害调查与评估开展全省暴雨洪水特征调查、暴雨洪水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完成全省暴雨洪水易发区调查分析、全省水文(位)站特征值计算复核、流域产汇流查算图表;完成水文站网功能评价、统一水文测站高程基准;开展暴雨、洪水频率分析,更新全省暴雨频率图、大江大河主要控制断面洪水特征值图表,编制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以县级行政区、建制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为基本统计单元,收集整理降雨、蒸发、水资源量等水文气象资料,历次旱灾资料,蓄、弓1、提、调等抗旱水源工程能力,监测、预警、预报、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
10、程措施能力等相关基础资料,建立全省干旱灾害危险性调查数据库。(五)森林和草原火灾调查与评估开展全省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和气象条件调查(2000年以来),建设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数据库。综合森林和草原可燃物燃烧性、立地类型、野外火源以及气象条件等情况,结合已有资源数据、调查数据、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综合研判与分析,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编制全省(1:25万)、市(州)级(1:10万)、县(区)级(1:5万)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分级分布图。(六)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利用各类承灾体已有基础数据,开展承灾体单体信息和区域性特征调查,重点对
11、区域经济社会重要统计数据、人口数据,以及房屋、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市政设施、水利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灾害属性信息进行调查。(七)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在全省范围内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调查单元,兼顾中央、省级、市级单位,全面调查与评估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基层在减灾备灾、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各种资源或能力的现状水平。(A)重点隐患排查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致灾孕灾重点隐患排查;开展自然灾害次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点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清单;开展全省隐患排查要素综合和分类分级排查
12、,形成全省重点隐患清单。(九)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在全省范围,基于主要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以及承灾体调查成果,采用风险等级和定量风险结合的方法,评估地震、地质、气象、水旱和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种影响下的主要承灾体(人口、农业、房屋、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的多灾种综合风险。灾害综合风险和防治区划。基于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成果,综合考虑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差异性,通过定量区划方法进行区域划分,形成以灾害综合风险为载体、具有区域特征的省、市、县三级和重点区域综合风险区划;依据减灾能力评估、风险评估和单灾种防治区划结果特征值,综合考虑不同致灾因子对不同承灾体影响的预防和治
13、理特色,认识区域灾害防治分异特征,进行综合防治区域划分,制定重点区域的综合防治区划方案。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库建设。建立综合风险制图规范,以数据、文字、表格和图形等形式对省、市、县级相应行政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汇总整编,建设省级(1:25万)、市(州)级(1:5万-1:10万)、县(区)级(1:1万-1:5万)和重点区域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对策报告成果库。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组建普查厅级协调工作组,做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常态化业务工作的有机衔接,落实普查实施的相关决策部署,解决XX省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论证和实
14、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抓好责任落实,指导市(州)推进普查实施。各行业部门负责本行业本系统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的组织、协调、监管工作,明确建设清单,分级组织实施。各市县政府要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工作部署安排,切实抓好本行政区域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的实施工作。(-)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经费,中央承担中央本级相关支出,并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开展普查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加强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市、县政府要安排相应经费,保障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15、(三)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科技含量。省级层面将选聘高水平专业单位参与试点工作,组建试点调查专家技术队伍,配合做好各项风险调查、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与区划的支撑工作。各地区也要注重专业智囊资源的吸纳,选择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专业调查队伍,开展资源清查、数据采集等工作,确保调查和排查工作质量。组织高校院校、科研机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为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综合治理、灾害机理研究提供支撑,为创新灾害调查和防治手段、研究新型减灾措施等提供可靠保障。(四)加强协调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第一次全省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第三次全省国土调查、第三次全省农业普查、第四次全省经济普查和地震区划与安全性调查、重点防洪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XX省山洪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草地资源调查、全省气象灾害普查试点等专项调查和评估成果,系统梳理本普查建设产生的新数据资料,建立共享目录,建设集成平台,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多部门共建共享,支撑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