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docx
《最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W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QS)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其作用机制使然,出现了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特殊肿瘤应答模式,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2017年,欧洲核医学年会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报道了应用18F-FDG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反应、判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在中国,自2013年正式开始ICIS的临床研究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产生,如何在肿瘤ICIs治疗中合理、规范地应用PET/CT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鉴于此,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牵头,针对PET/CT检查规范、IQS
2、治疗后PET/CT图像解读、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带动相应领域的技术普及与推广。肿瘤免疫治疗是恶性B中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2016年2月4日发布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1inica1Onco1ogy,ASCo)恶性肿瘤研究进展年报将免疫治疗评为2015年恶性中瘤研究的最大进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较成功的领域和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点抑制齐!(immunecheckpointsinhibitor,ICIs)o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正常情况下通过抑制T细胞分化增殖来调控免
3、疫平衡。肿瘤组织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或诱导T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目前,最受关注的ICIs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1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zCT1A-4)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I(Programmedce11death-1yPD-I)/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ce11death-1igand1,PD-1I)抑制剂等。目前,ICIs已经获批临床应用的恶性W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三阳细胞肺癌、肾细胞癌、膀胱癌、头颈鳞癌、霍奇金淋巴瘤、胃
4、癌、肝癌等。然而,由于ICIs的作用机制不同,与既往的治疗手段(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相比,肿瘤的治疗反应模式多样,除了出现延迟应答、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现象,还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1atedadverseevents,irAEs)z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尽管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1uationcriteriainso1idtumors,RECIST),如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immune-re1atedresponsecriteria,irRC)x免疫相关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immune-re1atedRECISTzi
5、rRECIST)x实体肿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mmuneresponseeva1uationcriteriainso1idtumors,iRECIST)等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以避免误判假性进展等特殊治疗反应模式,但是国内外最新研究均表明,基于上述传统影像技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存在评价盲区,无法及时判断超进展患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ET/CT是将PET与CT两种影像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它实现了人体解剖形态成像与功能代谢成像的同机完美融合,代表了当今临床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的最高水平,可以显示传统解剖影像不能反映的代谢变化信息。18-氟-2-脱氧-D-葡萄糖(1
6、8-f1uoro-2-deoxy-D-g1ucose118F-FDG)作为葡萄糖类似物,其在体内与葡萄糖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是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18F-FDGPET/CT可以帮助鉴别由存活肿瘤细胞组成的肿瘤残存和炎症细胞、坏死组织和(或)纤维组织等组成的残余肿块。与RECIST标准相比,在临床试验(包括ICIs相关临床试验)中使用PET/CT相关评价标准,尤其对于评价为疾病稳定(StabIedisease,SD)的患者,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的治疗反应和预后。2017年,欧洲核医学年会(EUrOPeanAssociationofNuc1earMedicine,EANM)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
7、报道了应用18F-FDG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反应、判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中国肿瘤免疫治疗起步晚于欧美国家,自2018年6月15日PD-1抑制剂获批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内已上市8种ICIS(含4种国产药物),相关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也在大量开展。如何在ICIs治疗中合理、规范地应用PET/CT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因此经国内相关专家多次讨论,根据自身的经验并参考文献对肿瘤ICIS治疗应用PET/CT推荐检查规范、ICIs治疗后PET/CT图像解读、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达成共识,旨在规范和指导PET/CT在肿瘤ICIs治疗和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更好地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一、PET/C
8、T检查规范1.适应证:(I)IC1S治疗前肿瘤生物学特征的预判和临床分期;(2)1CIS疗效监测和评价;(3)肿瘤复发监测和再分期。2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如患者怀孕(疑似或确诊),应权衡检查对患者临床决策的利弊;哺乳期妇女注射18F-FDG后停止母乳喂养12h以上;尽量避开月经期。3 .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1)按规范介绍并签署PET/CT检查知情同意书。(2)嘱受检者携带相关临床病历、血化验资料和外院影像学资料(包括PET/CT.MR、CTx胸片等及相应报告单),填写PET/CT问诊记录单(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职业、吸烟史等以及诊断与治疗经过,如肿瘤标志物和病理结果,是否行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免疫 检查点 抑制剂 治疗 恶性肿瘤 PETCT 评价 专家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