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自觉与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形成.docx
《文学自觉与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自觉与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形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学自觉与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形成九歌图卷(局部)资料图片中国文学史的著述始于19世纪后期的西方和日本,而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则始于清末黄人(18661913)于1904年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也就是说,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至今只有120年的历史。这是当今学术界对“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基本判断。这一判断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中国是一个史学意识自觉很早的国家,至少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历史意识。有三千年历史自觉意识,而对文学史的认识和著述只有一百多年,这是不合情理的。文学史是客观存在,文学史著述是对文学史认识的书写,就是探讨文学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对文学自觉的认识,是对文学史自觉认识的基础,因而也是
2、文学史著述的基础。首先讨论我国悠久的史学自觉意识。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史”就是记事的人,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从字形讲,“史”是一个会意字,“从又持中”,这里的“中”是古代的简册,手持简册书写,就是“史”。但是仅仅记事并非有“历史意识”,比如甲骨文有大量的“记事之辞”,但它只记载占卜祭祀之事,记录人与自然神、祖先之间的联络,既没有对事件的详细记述,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坐实。商周金文是宗庙之礼的关键部分,记录器主接受王的赏赐,进而制作礼器祭祀祖先;殷商和西周初期的铭文几乎不提当时发生的历史大事,核心是强调神与人、祖先与子孙之间的联系,以祈求家族的昌盛
3、绵延,无法系于具体的时空环境,所以它们都没有体现出历史意识。甲骨文、金文中有“作册”“作册内史”“作册尹”等,“史官”(官府)已经设立。但甲骨文中的“册”均为祭册”,即贡献于祖宗或神灵的祭品清单;金文中的“册”为“锡册”或“封册”,即赐爵礼及清单,都没有体现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意识。我国历史意识的自觉是从西周开始的,周公“制礼作乐”,其中重要的内容是对先周历史的梳理,尤其是对公刘、古公亶父、王季以来先公先王仁圣形象的塑造。这是“史”的重要职责:既然要塑造仁圣形象,肯定要虚构、改编或夺大史实。“虚构和夸张”,是“文”的主要特征,所以孔子有“文胜质则史”的说法,虚构和夺张的写法超过了“历史之质”,就是
4、“文”了。孔子的这一观点,也与西方后现代学派怀特(HaydenWhite)的观点很相似;怀特认为,历史的本质其实就是文学。“文学史”的核心是“文学自觉”。中国文学的自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战国时屈原创作诗歌而“抒发忧愤”,西汉司马迂提出“发愤抒情”说,七略汉志“诗赋”独立为一略,说明战国以来,文人对诗赋的自觉是没有疑问的。即使一般的散文,恐怕西汉时也已自觉,不然我们就对东方朔创作解嘲、扬雄创作答客难、王褒创作僮约无法解释了。它们完全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特定“情志”的发泄。屈原是我国最早对诗歌的功能有独特认识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离骚,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抒发忧愁。屈原
5、在惜诵开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舒情。”“致愍”“发愤”“舒情”,都是“离骚”的意思。这种发愤抒情的表述,在屈原诗中多次可见:“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郢)、“结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抽思)、“历兹情以陈辞兮,苏详聋而不闻”(抽思)、“吾将荡志而嫡乐兮,遵江夏以娱忧”、“吾且值侗以娱忧兮,观南人变态”(思美人)所谓“舒忧”“陈辞”“荡志”“娱忧”,都是抒发忧愁的意思。强调诗歌对感情的抒发,表明屈原认识到了文学的独特价值。命运的逼促使屈原用诗歌的形式抒发忧愤之情,他是“劳苦倦极”的呼天呼父母,是文学的自觉而非文学史的自觉。司马迂的史记既体现了文学的自觉,又体现了文学史的自觉。
6、史记的“文学自觉”主要表现在对笔下人物倾注的同情心和历史故事的文学描写上。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上杜司徒书中称史记是“司马子长之深悲”,清人刘熙载的艺概认为史记“悲世之意多,愤世之意少”,刘鹑老残游记自序更说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o正是这种“多爱不忍”的同情与爱,这种“为古今人叫屈”的历史使命感,体现了史记的文学性。因为同情,司马迂情不自禁地虚构了诸多故事情节。最著名的如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围”,项羽被重重包围,四面楚歌,半夜时他在帐中饮酒起舞,与虞姬慷慨悲歌,天亮即全军覆没,随从无一生还。周亮工尺牍新钞说:“余独谓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
7、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司马迁不仅这样写,他还把这种观念进行了理论总结,这就是他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发愤著书”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思垂空文以自见。”史记的“文学史”意识主要体现在他对作家身份的确认和对其作品创作线索的探讨。如司马相如列传,是一篇司马相作品的编年。这篇传记百分之八十的文字是转录司马相如的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书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书,用叙事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每篇前面是此篇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后面叙写此篇产生的效果,就如同后世选集的解题说明。列传中既有对司马相如作品的总体评价,又有每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自觉 中国 文学史 著述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