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编辑.docx
《我的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编辑.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我的编辑李娜绘【文坛述往】1984年夏天,我报名参加临时组建的侦察大队,从驻地河南安阳开赴云南麻栗坡戍边,驻扎在下金厂区(现下金厂乡)。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执行任务的间隙,我在昏暗的电灯下更多的时候是在油灯下,一共写了六部中篇小说,写好之后就到处投稿。指挥组的干部都知道我想当作家,随时准备祝贺我发表大作,我也随时准备一鸣惊人。每周,麻栗坡邮局的冯大爹都会挑着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来到边境,这总会引发我无限的期待。当时,下金厂片区指挥组的生活由二连(即本师直属侦察连)负责保障,连队的通信员赖四毛只要发现有我的包裹,就会欢天喜地地冲进指挥组大呼小叫:“徐干事,你的作品发表了!”可是每次打开,都是退稿,
2、搞得我很尴尬。后来,我找赖四毛郑重其事地谈了一次话,交代他,以后但凡有我的包裹,先藏起来,等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再交给我。1985年冬天,我调到师直侦察连当指导员,有一天我带着几个排长到通信员和文书合住的宿舍检查卫生,发现赖四毛的床下藏着一堆布满灰尘的东西。我问这是什么,赖四毛鬼鬼祟祟地暗示我不要问了,以后再告诉我。我觉得奇怪,坚持要他把床下的东西拿出来。赖四毛无奈,只好把我拉到一边,神秘地说:“指导员,是你的退稿,怕别人看见了影响不好,我把它藏起来了。”我心里疑惑,我哪里会有这么大包的退稿啊?我让赖四毛从床下拖出包裹,掂掂,很大很沉,待包裹打开,眼前顿时一亮,原来是二十本崭新的小说林杂志。打开
3、封面一看,眼前更是一亮,我的小说征服赫然出现在头条的位置,作者署名“边夫”正是我给自己起的笔名。这是我在云南期间向小说林投的稿子,他们居然很快就刊发了。在这前后,部队归建,回到了原来的驻地,又正好遇上部队整编,邮址和通信代号也变了,小说林几次往边境寄稿费和样刊,都被退回了。小说林的编辑们一度以为我阵亡了,为我悲伤惋惜。直到前不久,又收到我新的投稿,一看我还活着,非常高兴。小说林当时的主编名叫赵润华,是个女同志,她按照我稿件后附注的邮寄信息给我写了一封信,字写得刚劲有力,信写得情深意切,充分表达了对子弟兵的深情,对我这个文学后辈的期待。可惜,赵主编给我写的那封信,经多次搬家已找不到了,但是我相信
4、它没有遗失,它一定被我夹在了某一本书里,一直安静地关注我的成长,等待我每一个进步的消息。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我翻开某一本书时,它会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作家的成长,离不开编辑的帮助,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有幸遇到了很多好编辑。至今记得,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发表在飞天1983年第7期上,责任编辑是闻迅;第一个中篇小说发表在清明1985年第4期上,责任编辑是温松,同时期还在合肥的希望上发表了作品,责任编辑是袁汝学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地开下去。1999年秋天,我完成了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初稿,踌躇满志,雄心万丈,四处投稿,四处碰壁。据说是因为作品里有一些内容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出版社不好把握。就在
5、我灰心丧气之际,遇到了贵人。军旅作家裘山山到北京出差,看了我的稿子,把它推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脚印和洪清波,这二位对历史的天空非常重视,很快就呈送给出版社副总编辑高贤均。记得那是一个下午,高贤均的办公室,窗外秋高气爽,室内春风荡漾。我和脚印、洪清波三个人当听众,高贤均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双手挥舞着讲了一个多小时。编辑们最担心的作品中诸如国共关系、正面人物的负面性格、我军内部斗争等问题,到了高贤均那里,他都提出了巧妙的处理办法。高贤均说,只要把握尺度,恰到好处,这部作品就是一部创新的军事文学力作,梁大牙这个人物为当代军事文学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形象。高贤均对这部作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