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兵团简介.docx
《北大荒兵团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荒兵团简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大荒兵团简介北大荒兵团是从1968年7月1日至1976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组建、发展到撤销建制历时八年。与之前已有兵团相比,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的地方。早在1954年,赫赫有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挂牌成立,除此之外还有1966年2月成立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前二者给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提供了有案可查的先例和切实可行的经验,也提供了不少人才援助。三个兵团无一例外毗邻中苏边境,承担屯垦与戌边双重任与之前已有兵团不同的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中苏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中苏东段边境冲突加剧的特殊背景下。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十九世纪中叶
2、后沙俄趁中国“大而弱”之时,通过武装侵略强加给我国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过武力强加给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多。1968年中苏边境线中,在东段的黑龙江省就长达近3100公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中苏关系急剧恶化。1965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所属的10769名复转官兵(史称66.3”复转官兵)分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牧)场,组建了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建第一师和第二师,共辖9个团的24个
3、营94个生产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为固边卫国,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泽东主席在这份文件上做了批示(史称“六一八”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以及农建一师、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成边任务,意在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略要点,进行战略侦察,同时在特殊时刻抗击、歼灭入侵者。1968年6月30日,沈阳军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兵团司令部、
4、政治部、后勤部,从沈阳军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军、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分别担任兵团各师、团的主官和师团机关领导。当时,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李少元少将(军区副政委兼任兵团政委)、颜文斌少将(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兵团工作)、程克廉(任兵团政委)等三千余名军官接到命令后,均在第一时间内从四面八方开赴屯垦成边的战斗岗位,会同原东北农垦总局部分领导,率领兵团全体指战员以及职工家属,承担起屯垦成边的伟大历史使命。1968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五十余万名血气方刚的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
5、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报名来到兵团加入到解放军的序列,屯垦戌边,报效祖国。就在知识青年来到兵团的同时,团党委根据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沈阳军区、中央批准,在同江、饶河、抚远“三江平原”的千里荒原上,以原七星等4个团(场)为基础,组建兵团第六师,师部驻七星。紧接着,从兵团其他各师集中最大精锐力量,抢修二龙山至抚远长达320公里的边防公路(史称“二抚公路”)。在二抚公路沿线两侧选址新建六十团(今前进农场)、六十一团(今创业农场)、六十二团(今红卫农场)、反修营(今前锋农场)。各团在严冬中边组建边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从1968年底到1969年初,兵团司令部依据作战预案,按中
6、国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标准,组建战备值班营35个,每个步兵营编制500余人;战略值班连163个,每个连130人;组建367个武器排;兵团战备值班总人数达2.2万余人。上述人员共装备步枪8000余支、冲锋枪4000余支、轻机枪630挺、12.7高射机枪45挺、“六零”迫击炮210门、八二”迫击炮110门、“七五”无后坐力反坦克炮130门、“七六”加农炮30门、火箭筒320具以及部分轻武器,弹药装备约一个基数。按照作战方向任务组建的武器营,在北安、黑河方向,团一师6个营;在鹤岗、萝北方向,团二师8个营;在宝清、饶河方向,团三师5个营;在牡丹江、密山方向,兵团四师9个营;在双山、齐哈尔方向,兵团五师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大荒 兵团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