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
《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新,持续在鹏城高校传承深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校40年的深圳大学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资料图片南方科技大学的基础物理开放实验课堂。资料图片深圳技术大学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资料图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身处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党和国家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探路者”、蜚声国际的创新之城。高校第一次打破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第
2、一个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第一个奖学金制度、第一个大规模勤工助学制度在这里诞生;大学校园“商店店长”“洗衣厂厂长”“客舍经理”“实验银行行长”等“高管”学生,催生了深圳高校第一批投身商海的创业先锋,孕育了深圳高校最早的一群校园创客马化腾团队、史玉柱、梁光伟等都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速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创新的基因持续在鹏城的高校传承,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文化。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探索,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多要素
3、共振的创新创业教育完整系统,努力书写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改革制度,释放创新活力八月,盛夏的鹤城骄阳似火,却没有阻挡深圳学子们利用暑假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我的脚步。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博士王书龙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忙着去见投资人。“我的目标是将增强现实(AR)显示技术真正产业化!”王书龙告诉记者,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王书龙硕士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增强现实领域的研发工作。2023年,他经过一番考察后,选择来到深圳大学深造,一边继续在光学领域积淀技术,一边努力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王书龙看重的,正是深圳高校提供的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无论是在技术领域的资源,还是创业指导,学校都充足地匹配
4、给学生。”王书龙说,“不仅是科研当中交叉学科的资源打通,在制作样机时,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老师还提供了微纳加工的帮助,学科联动、协同创新的效率非常高!”如今,他首创的“超透镜+光波导”技术方案,是全球最轻量的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已经在各类创新赛事中斩获不少奖项,获得了天使轮的投资,可以说初步实现了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像王书龙这样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所需的。正因如此,深圳大学等一批深圳高校,特别注重与产业前沿的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国际化以及能够适应产业前沿发展的创新人才。目前,深圳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5万人,如何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如
5、此庞大的学生规模中普及开来,首要的发力点就是专业制度层面的改革,而这些改革的本质特点都是让“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为中心”转变,教学方法从灌输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转变,用制度改革释放学生创新发展的活力。在南方科技大学,入学的学生不分专业,采用大理工通识教育平台上的专业课程体系,在经过12年的学习后,学生对各专业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再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有效避免了高考后立刻选专业的盲目性。深圳大学则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不同于学年制管理模式下,学生按学校规定好的课程、步骤进行学习,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需要学多长
6、时间、每学期学什么课程、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是否跨专业选修课程等都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选课就如同在“教育超市”里选购商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为了使这项制度更加完善,深圳大学同时制定二十多项制度文件,包括3至8年的弹性学制、学业预警和淘汰制度、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让高校学子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重构体系,融合创新元素和专业教育据了解,目前深圳的高校当中,除了面向全体学子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还会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和育人要素,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人才特点鼓励学生早早进实验室自主实践,实现创新拔尖人才的特色培养。在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可以在导师的课题组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持续 高校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