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docx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CritiCaUVa1ues)二、临床“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由各医技科室(包括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心电图与内镜室等)和相关临床科室商定,由医务科统一公布。如认为公布的“危急值”项目及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科室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同时提交更改或增减的原因分析,由医务科确认公布。三、确认“危急值”。各医技科室人员熟悉
2、本科室“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危急值二当检查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立即重新核实患者身份,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四、报告“危急值”。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医技科室人员在确认检验、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通过内网发送检验检查图像和报告,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如有陪检人员,应当面通知,并将报告事项记录于登记本中。门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医技科室人员应立即电话通知门诊接诊医师。五、记录“危急值”。各医技科室、临
3、床科室、查体中心应分别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报告、接获“危急值”的内容做详细记录。“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报告者应报告“危急值”患者的姓名、科室及床号、住院号、收样本时间、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出报告时间、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者、接收者等项目。接获“危急值”者应在复述确认后,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科室与姓名、报告时间,并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六、处理“危急值”。各医技科室人员在通知临床科室的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正在进行ECG.X线、CT、超声、胃镜等检查的患者的情况,并实施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临床医生在收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后,应第一时间
4、查看患者,必要时立即前往检查科室查看患者。判断检验检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若该“危急值”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应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检查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检验、检查。有“危急值”时,临床医生应将“危急值”报告结果、临床分析、处理措施等记录到病历中。门诊医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应主动要求其留下联系方式,在获得“危急值”报告后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对于已经离院患者,及时电话通知其注意事项或返院治疗;对已经办理入院的,由接诊医师立即转告病房医师。七、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管理制度,每位
5、医务人员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落实情况,了解临床对患者的处理情况,并作登记,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八、医务科负责组织有关科室和人员,每年一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项目目录。九、院科两级管理组织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检查结果全院通报,纳入科室和个人考核。漏报和接到通知后不进行登记处理的,发生1例扣科室综合目标1分,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由科室和个人承担;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酌情扣0.2-0.5分。附:各医技科室“危急值”
6、目录一、临床“危急值”报告项目目录(2015年版)项目英文缩写单位危急值低限高限钾Kmmo1/12.8526.5钠Nammo1/11202160氯C1mmo1/1802115钙Cammo1/11.7523.5血糖G1Ummo1/12.5222.2血磷Pmmo1/10.322.5血尿素虱BUNmmo1/1无236血肌酊Crumo1/1无2450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tco2hco3mmo1/115240酸碱度PH7.2527.55血氧饱和度S0275%无氧分压PO2mmHg40剩余碱SB+6.0白细胞计数WBC10911.0220血红蛋白Hbg/160(急性失血)50(慢性失血)2200血小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危急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