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docx
《中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是耳鼻咽喉与整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是耳鼻咽喉科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耳鼻咽喉与脏腑关系的认识主要是在内经中形成的,并在历代不断有所补充和发挥,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耳鼻咽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诚如薛生白日记杂讲所说:“读素问耳兼心肾,与灵枢合看,则又兼肺,可见每窍皆兼五行。”其相互关系往往具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络属关系、生理关系、病理关系三个方面,从临床角度,还有治疗关系与治疗关系等。所谓络属关系,主要是耳鼻咽喉与脏腑之间窍脏相属、五行相属、表里相应和经络相连的关系。生理、病理关系,主要是耳鼻咽喉与脏腑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主要是耳鼻咽
2、喉生理对脏腑功能的依赖关系和脏腑对官窍的功能司理关系,以及脏腑病理对耳鼻咽喉的影响关系。诊断关系有二个方面,一是从耳鼻咽喉的形态及某些病状来测知脏腑功能失调或诊断相应脏腑病证或证候,所谓“五官者,五脏之阅也”,“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这是中医诊断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脏腑与官窍的络属、生理、病理关系,以及根据各脏腑的病状、舌脉特点来测知或诊断耳鼻咽喉疾病所属脏腑经络证候,这也是耳鼻咽喉辨证学的一部分。治疗关系亦有二个方面,一是耳鼻咽喉病变从脏腑辨证论治,这是耳鼻咽喉科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二是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耳鼻咽喉,特别是从耳、鼻部位施治(如耳针、鼻针疗法等),这也是中医治疗学的一部
3、分。本节主要介绍属耳鼻咽喉科学范畴的内容。耳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六腑中,耳与肾、心、肝、胆、脾、肺的关系较为密切。耳与肾络属关系肾开窍于耳,耳与肾同属于水,表里相应,足少阴肾经之络入于耳中。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备急千金要方说:“肾主耳,耳是肾之余。”现代研究亦认为,内耳与肾的某些组织在结构与反应上,具有某些共同性。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血证论说:“陈修园日: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于耳中。”生理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官。官者,官能、职能之谓也。肾主藏精,肾之精气上注于耳,则耳窍受养而功能健,听觉
4、聪敏。故灵枢说:“耳者,肾之官也”,又说:“肾者主为外,使之(耳)远听。”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类证治裁亦说:“足少阴肾窍于耳,肾气充则耳听聪,故经言精脱者,耳聋也。”病理关系肾脏失调可致耳病。若肾精亏虚,或髓海不足,耳窍失养,甚或虚火上扰,则听觉失聪,耳鸣、耳聋、眩晕等症。如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为元阳之腑,阳虚寒水上泛,亦致耳鸣眩晕。肾主骨,肾虚则骨弱,易受邪毒所侵为病。临床上,脓耳之症可见肾虚而耳骨破坏,以致病程久延,耳聋加重、眩晕发作,产生脓耳变症。诊断关系腰为肾之腑,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腑,又司理二阴。临床上,耳病
5、而见腰痛、遗精,或阳气不足,小便清长等症,其证多责于肾。又切肾脉可知耳病。如医学正传卷5:“两尺脉洪或数者,相火上炎。其人必两耳蝉鸣或聋。”杂病源流犀烛卷23:“耳病之源,风则肾脉必虚,热则肾脉必数,虚则肾脉必涩,气郁则肾脉必沉滞,此为久病之脉。暴病则必浮洪。若两尺相同,则阴火上冲矣。盖以肾发窍于耳,故耳病必以肾脉为消息,再兼诊他脉,此其大法也。”治疗关系某些耳症宜从肾论治。严氏济生方认为,凡耳病,“六淫伤之调乎肾”。仁斋直指方认为,治耳病者,“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屏退,然后以通气安肾之剂主之。”医贯卷5说:“有耳痛耳鸣耳痒耳脓耳疮者,亦当从少阴正窍,分寒热虚实治之者多。”
6、现代一般认为,耳病治肾者,多属虚证,常有补肾阴、壮肾阳、滋阴降火、温阳利水等法。耳与心络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手少阴心经之络脉会于耳中。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针灸甲乙经说:“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在于耳。”证治准绳.杂病说:“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生理关系心主神志,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管子.心术上说:“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守其分矣。夫心有欲物者,物过而目不视,声至而耳不闻也。”又心主血脉,耳为宗脉之所聚,故心血上奉,耳得所养而功能健旺。金
7、匮钩玄.附录说:“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耳得之而能听。”张氏医通卷8说:“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合天地之道,精气无不变通。故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斯聪矣。”病理关系心脏失调,可致耳病。如心虚血耗,耳失所养,则功能失司。古今医统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医贯说:“血气不足,宗脉乃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故为耳鸣。”又心肾不交亦致耳病。如辨证录说:“凡人心肾两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肾不交心与心不交肾,皆能使听闻之乱。”心气不平,亦致耳病。严氏济生方说:“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耳贵、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鼻咽 脏腑 关系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