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咽喉科外治法.docx
《中医咽喉科外治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咽喉科外治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咽喉科外治法1 .开关法:用于伴有牙关紧闭的咽喉危重证紧急抢救。常用方法有烟熏及取嚏法二种。烟熏法:用巴豆或童麻仁压油于纸上,取油纸捻成条,用火点燃后吹熄明火,以烟熏于鼻中,一时口鼻流涎,牙关自开,本法在古代应用甚多。取嚏法:多以通关散(皂荚末)等吹入鼻中取嚏,使牙关得开,以便给予外吹及内服药等进行治疗。止匕外,古代尚有以药物擦牙;药物抹于口唇内;药糊灌鼻;针刺十指尖出血;后颈窝风府穴涂油以铜钱刮之;蟾酥化水滴鼻等开关方法,现已少用。2 .探吐法:是用药物或机械的方法,刺激咽喉引起呕吐,使涌吐痰涎,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在耳鼻咽喉科,主要用于咽喉实热重证、痰涎壅盛,气道阻滞,呼吸不通者。常以
2、硬鸡翎,或蘸桐油饯搅入喉中使之涌吐,俟吐出痰涎,呼吸好转为止,随用甘草汤含漱以解桐油气。亦可取雄黄解毒丸七粒,醋磨或茶清送下,有涌吐痰涎,通窍开关救急作用。3 .吹药法:适用于咽喉红肿、疼痛、腐烂、痰涎多等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痰祛腐、生肌收敛等药散,喷吹于咽喉部,达到直接治疗目的。选用药物当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消肿为主的,如冰麝散、冰硼散;以祛腐解毒为主的,如锡类散、珠黄散;以止血祛腐为主的,如珍珠散;以导痰开关为主的,如通关散、二圣散;以破结溃坚为主的,如代针散、消肿代刀散、二味拔毒散;以生肌收敛为主的,如生肌散。吹药前应先用淡盐水或冷开水漱口,清除痰涎,然后用喷粉器将药粉均匀喷布于
3、患处,每天67次。吹药时勿吹过多或用力过猛,以免呛入气道,引起咳嗽。4 .排脓法:主要用于喉痈。操作时,令病人仰靠坐定,必要时由一人扶定其头,以压舌板固定舌体,充分暴露痈肿,选择痈肿最高突或软陷波动之处,取消毒的三棱针或小尖刀,轻轻刺破或切开,放出脓液(可轻轻挤压),令病人吐出。术后吹清热解毒药物。施术动作应敏捷,勿刺入过深,以免伤及深部肌肉及血脉而引起出血。如为乳蛾,喉核表面有粘膜下脓点,可用锐盯耳宁钩钩破。5 .外敷法:敷患处者古称箍围,乃借药物的箍集包围作用,以缩小或消散痈肿之意。如咽喉病而致颈外红肿疼痈者,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喉痹、喉风、汤水难下,可用生附子、
4、吴茱萸捣研,醋调敷足心;虚火喉证,可用生附子、破故纸捣烂敷足心,有引热下行,开关通窍之效,亦属引火归原法。6 .含漱法:用药液漱涤口咽,有清洁患部和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一切咽喉病证。咽喉腐烂、口秽不洁及咽喉病手术后尤应使用。每天含漱34次。常用方如漱口方,药物如银花、桔梗、甘草、玄参、蒲公英等。也可用新鲜草药如车前草、土牛膝根等捣汁含漱;或用硼酸漱液之类。7 .嗡含法:即将药物含于口内或口咽部,使药物慢慢溶化,较长时间地浸润患处,然后徐徐咽下,以达到局部治疗作用,适于各种咽喉病证。可根据证候不同而选用铁笛丸、润喉丸、冰硼散、六神丸、喉症丸、藏青果、蜜炙附片等。8 .咽喉麻醉剂喷雾法:多用于咽喉
5、部手术、内窥镜和内腔镜检查时的粘膜表面麻醉(3岁以下幼儿禁用,5岁以下及不合作小儿,一般不用或慎用)。方法:喷药前先向病人说明,每次喷入的药液均不可咽下,含34min后再吐出。过敏试验:用75%酒精将喷雾器头擦拭消毒。嘱病人将舌尖上挠,露出口底。将麻醉药液喷入舌下23喷,嘱病人闭口休息。观察1520min,密切注意病人面色及表情。如出现头昏、心悸、出汗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反应,立即令其吐尽口中药液,并用清水含漱,同时作必要的处理。口咽部喷雾:嘱病人将舌自然平放口底并张口发“啊一”的长音,自上而下对准悬雍垂、软腭、咽后壁、舌根、再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对准扁桃体及咽腭弓和舌腭弓,反复喷药34下,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咽喉 科外治法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