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脑-机接口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docx
《2023脑-机接口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脑-机接口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脑-机接口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脊髓损伤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数据显示,我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从2009年的每百万人口45.1例增加到2018年的每百万人口66.5例。因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跌倒所致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数量逐年增长。关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临床指南大多着重于减轻脊髓损伤急性期和(或)亚急性期的继发性损伤,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但对一些脊髓严重损伤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后功能改善者仅为少数,药物治疗后患者运动评分提升亦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只能依赖轮椅活动甚至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973年,Vida1尝试使用脑电
2、图将人的大脑信号与计算机相结合,首次提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s,BCI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BQ技术逐渐成熟并可通过电脑等电子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脊髓损伤患者部分运动功能的改善。即使脊髓损伤患者部分脊髓发生病变,BCI装置依然可以解码大脑信号,通过输出设备绕过病变脊髓,实现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为全面了解BCI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笔者以braincomputerinterface,spina1cordinjury,upper1imbrestoration1ower1imbrestoration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o
3、fScience等数据库;以脑-机接口脊髓损伤上肢运动改善下肢运动改善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2年6月至2023年1月。文献纳入标准:(1)与BC1在脊髓损伤患者运动改善中的应用相关12府关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方式3)文献类型包括论著、综述等。文献排除标准:(1)与主题相关性差;(2)无法获得全文;(3)内容重复或相近。最终引用文献50篇,其中英文44篇,中文6篇。笔者就BCI技术及其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供参考。1. BCI技术简介1.1. BQ技术的工作原理BCI直接联系大脑内部
4、与外界环境,保持大脑与外部的信号实时交互,并将大脑内部的信号转变为可识别的特征性信号,患者可通过大脑信号操作装置,不再依赖常规神经肌肉通道。从人脑获取信号到转换为可行命令的过程包括:信号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和设备控制。信号采集即大脑运动信号的收集过程;预处理的目的在于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干扰,并突出有用的特征信号成分;特征提取意味着找到最符合脊髓损伤患者意图的特征性信号;分类即根据提取的特征性信号利用算法区分用户的不同意图;设备控制指患者通过信号输出设备将解码后的大脑运动信号转化为肌肉运动。BCI可弥补由脊髓损伤所致的运动信号下行中断,实现瘫痪个体四肢运动功能的改善。ZaforaS等发现,
5、脊髓损伤中断向感觉皮层上升的感觉信号,使得大脑感觉皮层进行广泛皮质重组,这可能与躯体感觉网络的重排有关。利用感觉传感器可将触觉信号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大脑感觉皮层,实现感觉的重现。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感觉的重现是现阶段BCI的重要研究方向。1.2. BCI在临床中的应用BCI技术不仅应用于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康复,还应用于大脑状态监测、神经康复及增强人类认知等医疗和非医疗领域。信号收集装置及信号输出装置是BCI发展的关键技术,信号收集的速度和质量,决定了BCI装置能否及时且准确地传递患者意图,而信号输出设备则直接决定了患者受损运动功能的康复水平。1.2.1 BCI的分类:根据大脑信号的收集方式可将B
6、CI大致分为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三类。侵入性BCI将微电极阵列置入到大脑皮质中,直接记录神经元电活动,精确度较高,但微电极阵列长时间置入会产生瘢痕组织,影响信号的后续收集。半侵入性BQ将电极放置在颅骨下方但并未置入大脑皮层,通过脑皮层电图记录大脑信号,代表方式为硬脑膜处的脑电图(EcoG非侵入性BCI设施放置在大脑外,间接测量和记录神经元电信号,可以避免手术对大脑带来的创伤,其方式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1脑电图(EEGX脑磁图(MEG功能性近红外光成像(fNIR)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K1ine等于2023年探索fMRI应用到BCI上并促进下肢运动康复的可行性,
7、结果表明,与传统纯数据分析相比,fMRI具有相似的准确性和更高的可解读性。而EEG虽然容易受到噪声影响,但因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相对分辨率及低成本等优点,成为现阶段实验研究中的优选方案之一。MEG、fNIR及PET由于设备昂贵应用范围较小。总体而言,属于非侵入性和半侵入性的EEG,EcoG等具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而属于非侵入性的fMRI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更高的可读性。侵入性置入微电极阵列则有较高的精准度,应用前景更广。1.2.2 BCI的信号输出设备类型:就BCI装置的信号输出设备而言,大致可分为脑-肌肉神经电刺激、脑-脊髓电刺激及脑-外骨骼等三种信号输出方式。(1)脑-肌肉神经电刺激主要为功能
8、性电刺激(FES),FES以电脉冲刺激目标组织,刺激的部位可以有多种,如脊髓中的神经元、周围神经或肌肉上方的周围皮肤等,对神经的刺激效果要好于肌肉。但Vromans和Faghri的研究结果表明,去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在多次FES后快速疲劳。同时目标肌肉和外周神经需要单独的仪器控制,限制其临床应用。(2)脑-脊髓电刺激包括脊髓内微刺激(ISMS硬膜外刺激(EES)和经皮脊髓刺激QSCS)等形式。ISMS是一种将微电极置入脊髓中并通过微电流激活脊髓神经元的技术,通过直接刺激脊髓的腹侧运动回路来诱导运动,并可通过提供肌肉纤维的自然募集来协同运动。EES则是一种将微电流输送到脊髓背侧硬脑膜表面的治疗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接口 技术 脊髓 损伤 运动 功能 改善 应用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