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docx
《2023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摘要非酒精的旨肪性由F病(nona1coho1icfatty1iverdisease,NAF1D)z也可称为代谢的旨肪肝(metabo1icassociatedfatty1iverdisease,MAF1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主要慢性肝病,而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平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维持肝脏的稳态,但是当肠道菌群被破坏时,它就会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1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MAF1D);肠一肝轴;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非酒精性B旨肪肝(NAF1D)是一种脂质代谢相关的疾病,会导致脂肪在肝细胞中过度堆积,并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NASH)、NASH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关11该病能够使肝脏的正常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受损,最终出现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也是隐源性肝硬化的最常见病因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的升高而升高,2023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1D)及其晚期形式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领域将继续快速增长,专家建议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1D)的命名改为代谢性脂肪肝(MAF1D)3,虽然强调代谢性疾病和
3、代谢性疾病的定义和术语很重要4,但在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中,定义和术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和商定,这种疾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最近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亚洲成年人口中的发病率为30.5%oNAF1D的全球患病率从21.9%增加至37.3%,每年增加0.7%,南美洲的NAF1D患病率增加最快,为每年2.7%,其次是欧洲,为1.1%。亚洲和北美洲的NAF1D患病率每年分别增力口0.9%和0.8%4o但是由于目前临床治疗中并没有特效药物,因此NAF1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疾病负担都已超过其他慢性肝病,目前临床中多采用对生活方式的干预进行辅助治
4、疗5,临床治疗效果有限,近期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仍将不断增加,这种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NAF1D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特殊器官,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密切相关6。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种类达500-1000种,细菌总数达100万亿,是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10倍7。肠道菌群主要是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厌氧菌占99%以上。在人体肠道这个数目庞大的微生物群落中,人们发现有9个门的细菌,其中最主要的是拟杆菌门
5、和厚壁菌门细菌,它们占绝对多数一超过98%。然而,个体肠道菌群的组成是相当稳定的,在系统级是保守的,但在物种级有很大的不同8。研究发现9人体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杆菌菌群和拟杆菌菌群组成,这两种菌群在肠道中所占比例影响宿主摄取能量物质的能力。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肥胖患者肠道中的厚壁杆菌菌群数量更多,而拟杆菌菌群数量较少,且随着体重的减轻,其厚壁杆菌菌群数与拟杆菌菌群数比值亦降低,更接近正常体重人群。范等人发现,MAF1D患者的肠道多样,性或丰富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NAF1D患者的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埃希杆菌属-志贺杆菌及毛螺菌属的水平明显较高。除了相对致病的细菌数量增加外,普雷沃特菌和普雷沃
6、特菌的数量首次明显下降。二、NAF1D的发病机制多重打击学说1998年,英国学者于Gastroentero1ogy杂志撰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重打击学说(two-hittheory)10,认为第一次打击为肝脏脂质沉积和胰岛素抵抗,第二次打击为氧化应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往的“双重打击”病理生理学学说已受到学术界挑战,现在比较认可的是多重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初次打击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内脂质堆积,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并为脂质过氧化提供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主要为活性氧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其相关事件,引起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炎症-坏死循环),E
7、CM合成大于降解,形成进展性肝纤维化。多重打击学说认为11NAF1D与胰岛素受体、脂毒性、炎症反应、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脂肪因子和肝脏因子、胆汁酸、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三、NAF1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1D)与肠道菌群二者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肠-肝轴调控机制来实现的12。这一调控机制包含肠道菌群和肝脏的双向影响:即肠源性营养物质经由门静脉为肝脏提供了70%的血液供给,同时肝脏也能够激活免疫系统,来响应肠源性代谢物质或病原性信号口引。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宿主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肠道菌群类型和丰度相对稳定,两者互利共生,宿主为肠道菌群提供营养丰富的栖息地,肠道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肠道 酒精性 脂肪肝 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