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精度要求、技术路线、工作流程、成果整理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木文件。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4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74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集中
2、式饮用水水源地centra1izeddrinkingwatersource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大于1000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地。依据取水区域不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依据取水口所在水体类型的不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和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来源:HJ338-2018,3.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drinkingwatersourceprotectionareas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及必要时在保护区外划
3、分的准保护区。来源:HJ338-2018,3.1勘界定标de1imitationandca1ibration勘测并确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包括水域、陆域分区界线),核准拐点坐标的过程,包括外业调绘测量和内业整理汇总等程序。放样surveysetting-out采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将界桩点测设至实地上的测量工作。勘界工作底图boundarydemarcationbasemap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叠加影像数据及其他专业资料,形成的勘界工作用图。3.6界桩点boundarymarkerpoint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上选取一定数量能确XX界线走向、有明确固定位置,可在勘界工作底图上准确判读平
4、面位置的地物点。界桩点包括拐点界桩点和控制界桩点。界桩boundarymarker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按一定标准设立的地界标志桩,分为虚拟界桩和实体界桩。4总则3. 1基本原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严格遵循保护区划分方案,服务环境管理需求,因地制宜,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地理情况、开发利用强度等合理确定勘界精度等技术要求,科学勘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线。4.2主要技术指标4. 2.1数学基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具体如下。a)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b)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c)地图投影:高斯
5、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以“米”为坐标单位,坐标值保留2位小数;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保留7位小数。d)成图比例尺:1:2000或1:10000。4.2.2精度要求勘定的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移位原则上不大于图上03mm,界桩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平面误差般不大于图上02mm,同时保证界桩点与各类地物点相对位置的准确。对于荒漠、高山地等人烟稀少地区可再放宽0.5倍。4.3技术路线4.3.1收集勘界所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资料及其它资料,完成资料预处理并叠图。4.3.2解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开展保护区边界校核标绘及界桩点预标注,制作勘界工作底图。4. 3.3
6、开展界线勘定、界桩点放样等外业调绘测量工作。5. 3.4整理后输出勘界成果。图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路线图5工作准备5.1资料准备5.1.1 地理信息数据和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线划图(D1G)、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关数据现势性应满足勘界需求。5. 1.1.1数字线划图(D1G)数字线划图(D1G)规格及精度要求如下。a)平地、丘陵地需提供1:2000地形图。b)山地、高山地或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000或1:10000两种规格的地形图。c)如利用现有地形图等测绘资料,其精度须达到以上规定的地形图
7、精度。5. 1,1.2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程中误差在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大于相应比例尺格网尺寸或基本等高距的05倍,在山地、高山地或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区域一般不大于相应比例尺格网尺寸或基本等高距的1.5倍。6. 1.1.3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正射影像(DoM)规格及精度要求如下。a)数字正射影像图空间分辨率应优于相应比例尺万分之一米,其中1:2OOO数字正射影像分辨率应优于0.2m,1:10OOO正射遥感影像分辨率应优于1m。b)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平面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图上平地、丘陵地05mm,山地、高山地0.75mm明显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两倍为其最大误差。5.
8、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批复文件等相关资料。5.1.3 其他专题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水位线、航道线、河道中泓线、水文地质图等水XX利资料,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保护区界线涉及区域的地下管网分布、行政界线、交通、水利设施等现状及相关规划数据资料。5.2资料处理5. 2.1底图数据基础检核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套合检查。6. 2.2保护区边界及其他专题资料融合处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资料和其他专题资料进行数字化、拼接融合、坐标转换、拓扑检查等处理。7. 2.3内业标绘工作底图制作将处理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其它资料叠图,形成内业标绘工作底
9、图。6内业标绘8. 1边界标绘8.1.1 对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进行保护区边界识别,重点对取水口位置、水域边界、陆域边界、上下游边界、集水区边界、径流补给范围、引用地物等是否准确进行校核修正。8.1.2 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数据的应根据保护区划定方案和定界的范围制作边界矢量图。保护区定界技术要点见附录A。6.2界桩点预标注6.2.1界桩点设置6.2.1.1拐点界桩点设置要求在对反映边界线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点上,预标注界桩点位置。边界线上以下位置应设置拐点界桩点。a)保护区界线走向的明显转折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为矩形或接近矩形时,在矩形外侧顶点处设置;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0、边界为弧形或接近弧形时,在弧顶及两个端点处设置;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为圆形或接近圆形时,在陆域四个方向的端点处设置,多个水井形成的井群范围为多边形时,在多边形的各顶点处设置。b)地形复杂,无明显地形特征,且界线不易辨别的地区。c)重要道路、主要河流、山脊线与界线的交界处。d)界线经过的重要居民区、建构筑物。e)水陆界转换处及其他必要特征点(山谷、山顶等)处。f)其他为满足管理需求须设置的点位。6.2.1.2控制界桩点设置要求在保护区边界顺直段,为控制边界线走向,设置控制界桩点。控制界桩点设置间距如表1所示。表1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控制性界桩点设置间距要求保护区级别一般间距(m)开发利用
11、程度较低区域间距(m)一级保护区100-300800二级保护区200-6(X)10-1500准保护区500-I(XX)1500-206.2.2界桩分类界桩分为虚拟界桩和实体界桩。其设置要求如下。a)虚拟界桩一般以数据形式存储于勘界定标数据成果中,按照的要求设置。b)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标示作用重要的界桩点位,应埋设实体界桩。对于无人为活动区域,仅在保护区进出通道和边界线交界处设置实体界桩。实体界桩在实际安装中,可视施工条件、现场环境、管理需要等情况予以微调。实体界桩设置及管理要求见附录B。6.3界桩编号6.3.1界桩编号由4位构成,第1位为保护区级别,用I、II、In分别表示一级、二级和准保
12、护区;后3位为桩号序号,按一级、二级、准保护区分别编号,每级保护区从OO1开始排序,以取水口XX角界桩点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在已设界桩之间增设的新桩,界桩编号在上一个原有界桩编号后括注数字序号,如OoI(1)、001(2)等。6.3.2保护区交界处共用界桩按上一级保护区进行编号,在数据库的属性中注明为哪级保护区共用。生态保护红线等保护地已设立的界桩按水源地界桩编码规则,在数据库中重新编号,并在属性中标注清楚是何类保护地界桩。7外业调绘测量7.1 外业调绘以勘界工作底图为基础,结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码相机、观测工具或其他辅助工具,对一级保护区界线、二级保护区界线以及准保
13、护区界线及界桩点位进行现场调查,实地勘测保护区边界、界桩点位置,对边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与勘界相关的地形、地物进行补测、修测,现场测量应满足CHzT2009O调绘要求如下。a)边界线的标绘应根据确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线在实地进行;高山困难地区,难以到达或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具有明显分界地性线(如分水线、XX线)且地物、地貌变化不大的边界地段,如能够在室内准确判明边界线走向和位置时,可在室内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上标绘,如室内难以判明的应到实地调查标绘。b)调绘范围为边界线两侧各200米。c)补测修测的主要内容为与边界线和界桩点位置有关的永久性地物、地貌,如河流、沟渠、堤坝、桥梁、涵洞、道路等。当外
14、业调绘中发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汇流特性、地理标志物及地物地貌发生明显变化,现势性最优的影像及地形数据不能满足勘界定标要求时,需进行地理数据测制。7.2 界线转绘将勘定的边界线、界桩点位置,准确地标绘在底图上。测量控制技术要求见附录C。8成果整理8.1 基本要求勘界定标成果应按照要求统整理并汇交,数据汇交介质为DVD光盘或数据硬盘。8.2 成果整理要求勘界定标的成果类型包括数据库成果、文档成果和图件成果。详细要求如下。a)数据库成果包含取水口、保护区边界及界桩点在内的勘界定标矢量信息数据库,采用GeOdatabaSe(*.gdb)格式,属性项中列XX源地名称、水源地编码、水源地类型、保护区级别等信
15、息。水源地编码规则参见HJ747o成果数据图层及图层属性详见附录D。b)文档成果包含界桩台账表和实体界桩登记表等界桩点位信息登记表(具体要求见附录E)、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报告(格式为PDF,具体要求见附录F)等。c)图件成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界桩点分布图,以勘界后的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格式为PDF,色彩模式为RGB模式,分辨率不得小于400dpi。附录A(资料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技术要点A.1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水域边界长度A.1.1保护区划分方案中已明确保护区水域边界长度的,沿中泓线测量确定上下游边界范围;保护区水域上下游边界为地理位置或标志物的,以对应的地理位置或标志物为界。A.1.2保护区划分方案中水域范围涉及入河(入库)支流上溯一定距离的,以河流(水库)水域边界与入河(入库)支流的交界点为起点,沿中泓线测量确XX界范围。A.2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水域边界宽度A.2.1保护区划分方案中水域边界已明确水位线高程的,以高程对应的水位线为水域边界。A.2.2保护区划分方案中水域边界为多年平均水位对应高程线或正常水位线、但未明确水位线对应高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