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B衡 水 市 地 方 标 准DB XX/T XXXX-XXXX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dhesion tester (drawing method)2022 -08-25 发布2022-09 -01 实施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 校准规范JJF (衡)-202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dhesion tester (drawing method)归 口单位: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起草单位: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本规程
2、委托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负责解释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郭 峰 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赵朋朋 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李 光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车 兵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李菁 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赵亚广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王山虎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英娣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I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4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5计量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6校准条件2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8校准结果的表达69复校时间间隔6附录A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记录格式7
3、附录B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证书格式 8附录C模腔温度偏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9附录D转矩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1本规范依据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lO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 定义、JJF 1059. 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基础性系列规范进行制定。本规范主要参考标准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JJG 455-2000工 作测力仪、JJG 621-2012液压千斤顶、JJG 147 (交通)-2020水运工程涂膜附着力测试仪 编制而成。本规范为首次发布。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满足
4、GBT1720-2020. GB/T 5210-2006标准要求的测定漆膜附着力的附着力测试仪 (拉拔法)(以下简称附着力测试仪)的校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G (交通)147水运工程涂膜附着力测试仪JJG 621液压千斤顶JJG 455工作测力仪GB/T 5210-2006/IS0 4624:2002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3术语和定义JJF 1001-2
5、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负载效率附着力测试仪输出压力值与理论压力值之比3. 2校准方程为了使附着力测试仪能在给定力值范围内连续使用,根据有限次数的定度数据建立的附着力测 试仪压力表示值与施加的标准力值之间的关系式。4概述附着力测试仪按加力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电泵加力和手动加力。按显示单位也分为两种类型:力值 单位(kN)和压力单位(MPa)o不同类型的附着力测试仪的测量原理是相同的,见图1:说明LUSB数据接口2 .电源按口3 .显小屏4 .泵5 .锭子说明1 .锦2 .机架3 .泵4 .锭子5 .显示屏图1附着力测试仪示意图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可测量金属、混凝土及其他材质
6、涂层的附着力,采用拉拔法自我定位特性 为附着力的测量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采用拉拔法自动加载方式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操作,如被测物数 量较大或测量环境比较局促时,可将仪器携带在身上,通过简单的按键即可完成操作。5计量特性附着力测试仪的锭子直径误差、相对分辨力、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负载效率等常用技术要 求见表1。表1附着力测试仪技术要求序号校准项目名称技术要求1锭子直径误差d0. 2mm2相对分辨力。1.0%3示值相对误差4 (附着力测试 仪示值为力值单位时校准该项目)1%4示值重复性R1%5负载效率(附着力测试仪示 值为压力值单位时校准该项目)95%6校准条件6. 1环境条件温度:(1525
7、) eCo湿度:不大于80%RHo校准时周围500mm内无较强磁场。6.2 测量标准器及技术要求测量标准的技术指标见表2。表2测量标准技术指标序号标准器名称测量范围技术要求1标准测力仪(0 6) kN0. 3级2游标卡尺(040) mm0. 03mm6.3 校准项目附着力测试仪的校准项目见表1。7. 2校准方法7. 2.1外观检查附着力测试仪应有铭牌,铭牌上应标明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制造厂等信息。仪器表面应平 整,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8. 2. 2锭子直径误差用游标卡尺沿两个不同方向(相差90 )测量锭子直径,计算其算数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锭 子直径误差
8、。M = d-d(1)式中:d锭子直径的算术平均值,mm;d锭子的标称直径,mmo7. 2.3相对分辨力相对分辨力按公示(2)计算:a = rfiim%(2)式中:检定点示值分辨力;检定点示值。该指标一般根据测量下限计算得到,若在测量范围内为变量时,则以测得的最大作为检定结果。 7. 2. 4示值相对误差将附着力测试仪与标准测力仪连接,调节标准测力仪至零点。预加额定负荷至附着力测试仪满量程, 卸载至0负荷,循环3次,每次卸荷与加荷之间等待30s。检查标准测力仪回零情况,如未回零则重新调 整零点。按附着力测试仪量程的20%增量逐级递增负荷,共加载5次,加至每级负荷后稳定30s,记录读 数值。每个
9、检定点连续测量3次并记录数据,取3次标准测力仪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按公式(3) 计算各测量点相对误差可。式中:Fi笫,次测量时3次施加力的算数平均值,kN:Fi第i次测量时施加的力值,kN。7. 2.5示值重复性连接附着力测试仪和标准测力仪,重复加载量程中值3次,记录标准测力仪仪示值。按公式(4)计 算力值重复性R。R=EnWt二EminX 0%(4)Fi式中:GmaX第i次测量时3次施加力的最大值,kN;Fimin第i次测量时3次施加力的最小值,kNOFi第,次测量时3次施加力的平均值,kN。7. 2.5负载效率以测力仪标准值为依据,在附着力测试仪指示器上读数,按照公式(5)计算负载
10、效率。 =Lxl(X)%(5)SXPj式中:Fi第i次测量时标准测力仪示值,N;S锭子面积,m2pi由校准方程求出的与负荷相对应的示值拟合值,Pa,7. 2.6当附着力测试仪指示器显示压力值时,根据需要给出其最小二乘法的1次或2次曲线方程。该方程 是以力为自变量的力-压力校准方程。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11、;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校准环境的描述;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D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m)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耿务或等效标遇n)校准人和核验人签名。)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性的声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9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附着力测力仪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 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复校间隔时间为12个月,使用特别频繁时应适当缩短。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修理、更换重要器件 等一般需要重新校准。附录A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记录格式基本
12、信息委托单位原始记录号校准证书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制造厂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校准依据校准地点标准器信息标准器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不确 定度/准确度等级证书编号有效期校准结果外观测得直径 (mm)12平均直径 (mm)标称直径 (mm)误差(mm)检定点 (kN)指示器示值(kN)重复性R (%)示值误差 4(%)负载效率123平均值理论值On (%)相对分辨力:校准方程:校准员校准日期:核验员备注:附录B附着力测试仪(拉拔法)校准证书格式校准结果序号校准项目校准结果1外观2测得直径d (mm)3示值误差4 (%)4示值重复性R (%)5负载效率 (%)6校准方程以下空白
13、附录C力值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校准方法将附着力测试仪与标准测力仪连接,调节标准测力仪至零点。预加额定负荷至附着力测试仪满量程, 卸载至O负荷,循环3次,每次卸荷与加荷之间等待30s。检查标准测力仪回零情况,如未回零则重新调 整零点。附着力测试仪示值值与标准测力仪示值之差即为力值示值误差,取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量结果。2 .测量模型f=f-fq式中:F3次施加力的算数平均值,kN;FO施加的力值,kNo3 .灵敏系数灵敏系数ci =崩SXj则:c1 = xx = 1 cl = xx0 =-1c1 = ar AA = 1金翻位不相关。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幼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标准测力仪进行10次重复测量。重复10次测量结果第i次测量12345678910力值/ N6. 146. 206. 186. 356.316. 106. 246. 196. 136. 29(-)2计算得出单次实验标准差S(XI = M闫=0.083NY H-I实际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则,温度测量标准装置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w1 =5(xz.)3=0.048N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