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年度报告.docx
《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年度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度报告(2023年1月2023年12月)工程中心名称: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所属技术领域:农林牧渔工程中心主任:荣廷昭工程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黄玉碧/13908160283依托单位名称:四川农业大学2023年3月21日填报编制说明一、报告由中心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章;二、报告中主管部门指的是申报单位所属国务院有关部门相关司局或所在地方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三、请按规范全称填写报告中的依托单位名称;四、报告中正文须采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单倍行距;五、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标示;六、封面“所属技术领域”包括“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
2、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七、第八部分“年度与运行情况统计表”中所填写内容均为编制周期内情况;八、报告提交一份WORD文档和一份有电子章或盖章后扫描的PDF文件至教育部科技司。编制大纲一、技术攻关与创新情况(结合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概述中心本年度技术攻关进展情况和代表性成果,字数不超过2000字)(-)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足西南粮食主产区,以水稻、玉米及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南地区自身区位和作物基因资源优势,收集、发掘和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优良基因资源,形成水稻、小麦
3、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基因资源创新和利用的优势和特色。形成了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作物基因组研究与应用、作物生产与种植制度、作物生理与代谢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中心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根食安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技术支撑,已成为国内作物育种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二)技术攻关进展情况2023年,中心围绕西南及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理论,在主要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解析、作物野生基因资源发掘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本年度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8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4、创新研究群体1项、杰青项目1项、优青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2项、国家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45项、青年项目24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课题11项等,到账经费3487.54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8篇,其中SC1收录论文102篇,高水平论文15篇(IF28);选育新品种70个,其中水稻品种“川康优2115”和玉米品种“川单99”等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主导品种。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7项。2023年度,主持完成的“重穗型杂交稻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育种创新利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抗条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川农19及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青藏高原青棵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病优质超级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饲料大麦新品种优质高效绿色生产创新利用”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小麦族多年生植物生物系统学研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陈学伟教授荣获2023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王静教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和2023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H)代表性成果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第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杨文铉教授代领团队目以“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为目标,以带状复合种植为路径,综合运用
6、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创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关键理论、技术和机具,历经23年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为国家稳玉米、扩大豆提供了底盘核心技术。创建了带状复合种植“两协同一调控“理论体系,填补了间套作应用基础理论的空白;创新形成了带状复合种植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破解了间套作高低位作物不能协调高产、绿色稳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难题;研制出密植分控播种施肥机、双系统分带喷雾机、窄幅履带式收获机,突破了强优势间套作难以机械化的瓶颈;构建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并大面积应用,颠覆了“间套作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看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技术2008-2023年在西南、西北、黄淮
7、海等区域2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推广106亿亩。新增大豆1283.9万吨,新增经济效益330.5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9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等6项,发表论文456篇,专著4部,研制机具5款。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2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连续13年入选国家/省级主推技术,2023、2023和2023年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列为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首推技术。2 .燕麦研究里程碑式突破!解码了裸燕麦“中国芯”燕麦作为六倍体作物,它在生物量、活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中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深入
8、了解燕麦的进化历史将极大地促进渗透育种,并能将性状从其最接近的野生亲缘转移到栽培燕麦中,推动燕麦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绘制出了燕麦基因组21对染色体的分子图谱,注释出了12万个蛋白编码基因,并且鉴定了1269个抗性基因,获得了裸燕麦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还通过对659份不同来源地的栽培燕麦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勾勒出了整个燕麦属物种的进化模式,根据参考基因组序列和注释信息预测了燕麦皮裸籽粒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位点,体现了参考基因组在重要性状基因挖掘和燕麦分子育种方面的重要价值。该项研究将加速栽培燕麦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对培育优良燕麦品种、提升燕麦产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将产生重要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南 作物 育种 教育部 工程 研究中心 2022 年年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