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2.docx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2.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硬件条件的建设1 .建设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硬件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造升级现有的电工、数控加工、P1Cs电子装配四个实训室,新建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用于教学,专业教室建设成为融讲解、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能承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厂模式,拓展一体化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2 .要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氛围融入到教室和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
2、密切接触,感知企业精神,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二)软件条件的建设1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以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要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要准确把握工作任务与课程搭建的对应关系,分析产业、行业、职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转化为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课程构建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划分不同的模块,同时
3、要考虑专业本身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还要充分研究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岗位特点,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把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及企业、行业的对接。3 .构建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校本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开发,要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有效性,即所编教材在教学运用中要做到知识、技能、标准、效果的对接。要准确把握好相互衔接和递进的教材内容,要明确知识和技能的切入点、任务和任务引导、
4、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等。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制定,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对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评审。二是要按照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吸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设计训练项目,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三是要结合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4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过程上要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需要一批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掌握一体化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改革 教学 模式 创新 教学内容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