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我国煤电优化发展.doc
《系统推进我国煤电优化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推进我国煤电优化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系统推进我国煤电优化发展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一、总量演化趋势随着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要求日益迫切,我国未来煤电装机规模总量和角色定位成为能源电力发展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中的基础地位,并且集中发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煤炭利用方式,因此我国控减煤电的程度和速度不宜盲目效仿其他国家。当前我国电力需求增长超出预期,加之电气化进程深入推进,需要持续滚动修正电力需求预测,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煤电合理装机规模。根据我国电力系统整体规划模型测算结果,我国煤电装机容量还将保持10年左右的小幅增长,于2030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13亿千瓦左右。2040
2、年,煤电容量逐步下降至约10亿千瓦左右;2050年,下降至约7-8亿千瓦左右。二、布局调整趋势从区域布局来看,华东地区与华北地区是中长期煤电减量化潜力最大的区域,2050年装机容量相对于当前水平都将下降1亿千瓦左右。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南方地区煤电减量化潜力适中。西北地区煤电达峰时间最晚,将持续增长至2035年前后,达到近3.5亿千瓦,2050年装机规模仍高于当前水平。我国仍需在西北资源富集区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煤电机组。第一,从经济性角度,在西北地区建设煤电机组有助于发挥大基地集中开发利用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依托大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第二,从环境承载力角度,东中部地区煤电密度
3、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控减煤电压力较大,考虑到我国仍然需要一定煤电增量,在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西部北部地区布局煤电机组是合理选择。第三,从系统安全角度,西北地区是我国优质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区,大规模新能源装机并网消纳对电网安全形成一定挑战,需要常规发电机组与之配合,支撑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从在电源结构中的份额来看,未来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50年全国煤电装机占比下降至15%左右。除西南地区电源结构特殊外,其余地区煤电装机普遍下降至当地电源结构的约10%-20%区间。三、功能转变分析煤电将逐步由电量供应主体向电力供应主体转变。在系统规划阶段的电力平衡中,由于新能源发电出力
4、的不确定性与反调峰特性,其置信水平非常有限。风电机组在电力平衡中的置信度通常为5%-20%;光伏发电机组由于在夜间没有出力,对晚高峰电力平衡贡献为0,因此对于最大负荷出现在夜间或者最大负荷出现在午间但晚高峰与午高峰相差不大的情况无法计入电力平衡。因此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煤电的电力保障供应作用显得较为重要,到2050年煤电仍将是电力平衡的最大贡献者,贡献度超过四分之一。在电量供应方面,煤电需尽可能为清洁能源腾出空间,仅部分高参数大容量煤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仍将发挥其高效供应电量的作用。2035年,我国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将降至约3000-3500小时;2050年,将进一步降至约250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推进 我国 优化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