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docx
《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耀城镇化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取得了显著增长,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并将在2035年超过70%。城市扩张侵占了碳汇空间,城市生产生活加剧了碳排放。在我国,城市经济、城市建筑和城市交通等领域的碳排放比例尚达80%以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噗排放问题日益凸显。2023年,中国正式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气候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贯彻落实二
2、十大精神,顺利实现城镇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有必要分析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困难和挑战,系统杭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井探索实现绿色低碳城镇化的可能路径。一、新型城镇化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014年中央确立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绿色低碳愈发受到关注,各大城市对于在新城城镇化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进行了普遍的探索,但是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碳排放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生态空间固碳能力不断降低,碳排放的有效监管也存在困难。当前城镇化保持快速发展仍然依敕于廉价的土地、能源等红利,一方面是土地资源与能源日益受限,另一方面资源能源的低效利用、浪费问题严重。(-)生态系统固碳功能退化实现碳中
3、和,需要同步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碳汇、进行碳封存等四项工作,目前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仍面临天价成本的现实困境,森林、草地、农地、湿地所产生的生态碳汇仍是当前最为廉价的二氧化碳捕获载体。我国早期的城镇化发展对于生态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不足,未从区域视角统筹生态空间布局,造成城镇空间连绵.生态空间被侵蚀、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破坏,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城镇开发等系列因素影响,红树林面积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减少40%。此外,城镇化发展未重视环境承载力的底线约束作用,商卷度的人口集聚和高强度的污染排放造成区域开发强度过载,生态环境难以短期恢复,如滇池上世纪90年代恶化为劣五类,至2018年仅升为四类,与良
4、好的生态环境目标仍存在差距。(二)城市空间快速蔓延导致高能耗、高碳排城市空间是人类经济和活动的载体,它不直接参与能耗和碳排增减,主要依托中介要素进行影响(杨森等,2011)1附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城市迎来日异月更的变化,在迅速吸纳大量人口的同时,由于缺乏应对的空间规则,城市空间紊乱,工作与居住失衡,导致诸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层出不穷,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也随之增长.随着新型城镇化、双碳”理念的提出,城市绿色低碳城镇化的理念逐步提出,战略架构涉及自然环境、钎适宜居、产业生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童战峰等,2014)2(,但是受限于现有的城市建设对空间形态的粗放利用的现实,
5、新型城镇化对低琰技术和空间布局将提出更高要求,城市空间低碳革新的阵痛1不可避免。()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日益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发展到中后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生活节奏变快,出行交通需求变大,城市交通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大,城市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2023年小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的城市约70个,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持姨上升,人均碳排放量稳定增长,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重点领域,其二氧化碳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日益增大。交通能源结构是导致交通碳排放巨大的原因之一。当前机动车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主要以汽油、柴油为主,油电混合动力使用比重较小,而天然气
6、、乙醇汽油、太阳能、氢动力、生物燃料等其他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李中杰等,2011)网。交通出行模式对碳排放量有重要影响(李云燕,2014)4受限于传统的城市高速发展观念,早期的低碳发展理念薄弱,对公共交通的减碳效果认识不足,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和路线规划的科学性不强,导致居民出行更依赖于私家车,出行模式单一,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不高,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高碳排的结果。(四)新能源新技术仍处于培育期能源的稳定供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陵着全球化石燃料的燃烧,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生态文明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紧迫选择。但是,大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
7、能以及核能、氢能等新能源的研发制造过程深度依赖大量资源,需要大量化石能源支撑,同时也尚未实现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作用,只能作为常规能源有限的补充(张一解,2010)5,现实作用微薄。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弥补能源短缺的另一途径,包括水资源回收利用、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回收等,但由于回收技术提升的困难性,以及群众回收意识淡薄、城市监管手段的短缺等问题,同样尚未发挥出真正的减碳作用。(五)绿色建筑能效尚未完全发挥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仍伴随大规模城核开发建设,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仍处于初级粗放发展阶段,绿色建筑建造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较少,同时呈现出由政
8、府推动、市场力量薄弱的特征。已速成的绿色速筑项目往往面临投入成本的制约,存在重设计、轻施工、轻运营的特征,设计与建设、运行脱节,图纸上的绿色建筑”问题突出,用户实际体验感不强。同时,绿色建筑质量监管同样存在薄弱环节,缺乏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的质量监管。个别地方将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纳入了施工图审查要点,但由于缺乏规划环节的把控和竣工环节的验收,绿色建筑质量仍难以保障。(六)城市管理和运营面临转型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野越发明显,建设、管理、运转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与云存储以及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成为政府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城镇 推进 绿色 发展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