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环境土壤学EnvironmentaISoiI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0(理论24,实验16)学分:2.5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中文简介: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
2、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
3、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四、教学内容及目标重点与难点: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的
4、肥力特征;粘粒矿物的结构及特性;土壤腐殖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生态环境意义。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的概念(2)不同质地类型的土壤肥力特征(3)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的结构特征及其特性(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的作用?第四章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4第一节土壤酸碱性掌握第二节土壤氧化还原性掌握第三节土壤胶体与表面电荷性质掌握第四节土壤的吸附解吸性能掌握重点与难点:土壤酸碱性的产生及其环境意义;土壤氧化还原性的环境意义;土壤胶体的构造及性质;阳离子吸附与交换。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 土
5、壤酸碱性对物质转化、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2) 土壤氧化还原性对物质转化、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3) 土壤胶体的构造及性质(4) 土壤阳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第五章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环境意义3第一节土壤结构与孔性掌握第二节土壤水分性质掌握第三节土壤空气性质理解第四节土壤热性质理解重点与难点:土壤结构类型与性质;土壤孔隙的分级与性质;土壤水分的类型与性质;土壤通气性;土壤热特性。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2) 土壤孔度的计算及土壤孔性的调节(3) 土壤水分类型及其有效性(4) 土壤通气性的产生机制(5) 土壤热容量及土壤热导率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土壤学 环境 土壤学 课程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