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I型干扰素病.docx
《认识I型干扰素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I型干扰素病.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认识I型干扰素病摘要I型干扰素病是近10年来概念较新的一组疾病,隶属于免疫缺陷病中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不易识别,且诊断较为困难。现以较短篇幅对该类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一介绍,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从而达到早识别、早检测、早明确、早干预的目标,造福于更多此类患者及其家庭。关键词自身炎症性疾病;I型干扰素病;JAK抑制剂得益于近些年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鉴定也取得了快速进展,其疾病谱逐渐扩大,这之中就包括干扰素病。干扰素病是一组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I型干扰素(IFN)通路失调,包括其激活系统的持续上调或负反馈系统的异常下调
2、,最终导致I型IFN的异常升高。这组疾病临床异质性很强,但一些重要线索,如早发性血管炎、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病和脂膜炎等均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尽管罕见,但正确识别、早期诊断此类疾病将为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宝贵的机会。1概念I型IFN家族中主要包括IFNQ和IFNB,其他还包括IFN、IFNg等,其中IFNa在人类中还有13种亚型。I型干扰素病是一类因体内I型IFN异常过度激活导致多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单基因自身炎性疾病,也是一类临床异质性强但又具备一定共性的免疫缺陷病。I型干扰素病的概念由CrOW在2011年首次提出,并将AiCardi-GoUtijre
3、S综合征(AGS)等以往已被认识的疾病囊括其中。现经过9年的认识和更新后,2019版国际免疫联合会(IUIS)共将15种疾病列为I型干扰素病。为了方便阅读,以下I型干扰素病简称为干扰素病。为了更清晰的展示该组疾病内病种的演变过程,现将CrOW教授总结的干扰素病名单、2017版IUIS纳入的干扰素病名单和2019版IUIS更新的干扰素病名单做一对比(。此外,近期新发现的尚未被归类的干扰素病也列于表格的最后一列。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由于蛋白酶体相关的自身炎症综合征(PRAAS)中I型IFN水平的升高机制暂不明确,故2019IU1S版干扰素病中未将其纳入,但多篇科学研究及综述仍认为PRAAS是一类重要
4、的干扰素病,其致病基因也由最早的PSMB8扩展至PSMA3、PSMB8、PSMB9、PSMB10、PSMG2和POMPo既往腺昔脱氨酶2(ADA2)缺陷被归类为非炎症小体相关性疾病,但近来研究发现ADA2也参与调节IFN通路,其缺陷可导致I型IFN的明显上调,故2019IUIS版将ADA2缺陷也列入干扰素病名单中。2发病机制如前所述,I型干扰素病的最基本也是最突出的特点为I型IFN的异常过度、持续的产生和激活。这些异常增多的I型IFN主要来源于:(1)内源核酸配体的异常积累从而“刺激I型IFN的产生(如核酸外切酶缺陷TREX1基因突变);(2)核酸配体结构的改变从而刺激I型IFN的产生(如核糖
5、核甘酸杂合物RNA-DNA杂交物的持续存在RNASEH2A/B/C基因突变);(3)核酸受体的敏感性增加或持续激活(如双链RNA的受体IFIH1基因突变);(4) I型IFN信号通路中衔接子分子的敏感性增加(如IFN刺激蛋白STINGTMEMI73基因突变);(5) I型IFN通路的负调控失效(如ISG15和USP18基因突变);(6)与IFN信号通路的刺激或调节有关的其他机制,但仍不十分明确(如蛋白酶体相关基因、ACP5基因、COPA基因突变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干扰素病的发病机制与体内的核酸代谢极其相关,如果由于某种基因缺陷导致机体细胞核内、反转录原件或线粒体内出现异常积累而
6、又不能被精准消除的核酸或核酸代谢产物,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干扰素病的出现。由于核酸代谢异常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1E)等结缔组织病的发病因素之一,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部分干扰素病可以出现早发性S1E的临床表现如DNA酶H(DNASE2)和类DNA酶I的核酸酶I(DNASE113)o3临床表现由于干扰素病是一组疾病,每一个疾病均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因此每一个疾病的具体表现就不在此处一一赘述,当出现下述临床表现中的3条及以上时,则要高度怀疑干扰素病的存在:(1)皮肤改变(结节红斑、网状青斑等);(2)血管病表现(冻疮样皮疹、微血管血管病、肢端坏疽等);(3)脂肪营养不良;(4)关节病变(挛缩、非侵袭性关节
7、炎等);(5)肌炎;(6)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基底核钙化、脑白质病变、脑脊液淋巴细胞炎症等);(7)肺部受累(间质病变、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8)反复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除此之外,作者所在单位干扰素病队列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早发性S1E、生长受限、椎体等骨骼发育异常、早发青光眼等亦不少见,因此建议对疑诊干扰素病的患儿应完善眼部、内分泌、骨骼发育等相关评估,寻找更多证据的同时也能对各种合并症早干预、早治疗。部分临床表现本身即有一定的疾病指向性,如网状青斑和反复脑卒中则指向ADA2缺陷,冻疮样皮疹和肺间质病变则指向ST1NG相关婴儿期起病血管病(SAV1),脂肪营养不良指向蛋白酶体病,而基底核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