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docx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前庭神经炎(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制定VN的诊治标准或临床实践指南。国内各级临床医师对VN的诊疗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造成了较多患者的漏诊或误诊误治。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几年在VN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价和治疗策略上均取得较大的进展。基于此现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参考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国情,制定了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
2、科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和促进我国VN的诊疗工作。1909年Ruttin首次报道了一种以突发眩晕为主要表现,而无耳蜗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1924年Ny1en将该病命名为前庭神经炎。1952年Dix及Ha11pike将其改名为前庭神经元炎,以区别于梅尼埃病等其他眩晕疾病。1981年Schuknecht等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VN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侧前庭神经萎缩,伴或不伴末梢感受器受损,即病变损害部位主要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其表现与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一致,因此又将此病更名为”前庭神经炎”。近期韩国学者发表的延迟增强MRI研究证据也支持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既往临床上这两个疾
3、病名称一直相互通用,也曾将本病称为病毒性迷路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或急性单侧周围前庭神经病等,而诊断名称的混乱也导致了明确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疾病定义的缺乏。因此,经专家研讨后,建议统一使用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疾病名称。共识一迄今为止,国际上尚缺乏VN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实践指南,且VN命名混乱,导致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的诊断治疗缺乏明确和统一的标准。基于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证据,本共识建议使用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名称,未明确诊断前可先纳入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范畴。流行病学在外周前庭疾病中,VN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梅尼埃病。本病国内尚无
4、人群发病率报道,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数据显示VN的发病率为3.5/100000-15.5/100000,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30-60岁多发,无明确的好发季节。在眩晕中心或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中,VN患者占0.5%-9.0%。临床上前庭上神经炎最常见(55%-100%),同时累及前庭上、下神经次之(15%-30%),仅累及前庭下神经最少见(3.7%-15.0%)。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VN患者复发率低,约为2虬因此再次发作常不支持VN诊断。10%-15%的VN患者可以继发BPPV,30%-5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头晕,可表现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晕(PPPD)o共识二VN是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任
5、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30-60岁多发,无性别差异。但由于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较少,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研究选择偏倚等原因,此病的临床发病率可能被低估。病因学和发病机制VN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是目前广为接受的可能的病因。由于VN常表现为急性起病,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故有推测认为发生于迷路动脉前庭支的血栓与VN有关,但病理学研究未能发现血栓证据。迄今为止,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VN的发病与病毒感染相关。虽然VN发病前期或同期可出现病毒感染的症状,但患者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临床症状或体征均局限于前庭系统,因此并不支持系统性病毒感染假说。病理学研究结
6、果显示,2/3的VN患者前庭神经节细胞中可检测到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T)DNA的表达,伴随CD8+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趋化因子的聚集,表明这些患者的前庭神经节中存在HSVT的潜伏感染,因此推测潜伏病毒地再激活可能是VN的主要发病原因。而动物试验同样也印证了这一推测,研究显示,在小鼠前庭神经节细胞接种HSVT后,会出现前庭功能障碍。近年来临床研究提示VN的发生与神经急性炎症相关,静注增强造影剂后延迟4h行MRI检查,70%患侧前庭神经可见强化,且强化程度与自发性眼震强度呈正相关。此外,全基因组学研究也显示,VN发病与HSV-I再激活有关。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自身免疫学说和前庭微循环
7、障碍学说。但无论是病毒感染还是局部微循环障碍均会引起前庭神经肿胀,而肿胀的前庭神经受周围骨壁压迫,导致最终的损害。临床上前庭上神经炎多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解剖学差异:前庭上下神经行走于两个不同的骨性通道,前庭上神经走行的骨性通道长度是前庭下神经的7倍,且其神经与血管走行的骨性通道有更多的骨棘突,空间较前庭下神经相对狭窄,所以前庭上神经肿胀后更易出现压迫受损及缺血坏死改变。2、有研究显示,前庭上神经比前庭下神经长24mn,且前庭上神经与面神经、耳蜗神经有更多的交通支,同时还发现人的前庭神经节潜伏感染的HSV-I均位于前庭上神经节,因此推测前庭上神经更容易被HSVT感染。共识三现有证据多提示
8、VN是由潜伏于前庭神经节的HSVT再激活引起,炎性反应及继发的骨性通道对肿胀的前庭神经的压迫损害是VN最可能的发病机制。前庭上下神经所属的骨性通道的解剖学差异及其他因素导致了前庭上神经更易受累。临床表现大部分VN患者为单相病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眩晕、不稳等症状一般在24h内发展至高峰。8.6%-24.0%的患者在急性眩晕发作前数小时或数日出现前驱的头晕不适感,前驱头晕不适常表现为非旋转性头晕,可伴恶心和不稳。为更好地指导VN的临床诊治,本共识建议将VN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急性眩晕起病Md内,或床旁检查仍存在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恢复期:急性眩晕起病超过14d且床旁检查未发现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庭 神经炎 诊治 学科 专家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