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docx
《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重症肺部感染是重症患者入住ICU病房并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逆转病情的关键。很多患者由于病原诊断困难,未及时获取准确的病原诊断,不得不采取“重拳猛击”的抗感染策略,联合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大大增加了耐药菌和真菌继发感染的风险,导致后续抗感染药物选择压力增大甚至治疗失败。研究数据表明,下呼吸道感染部位分泌物和组织标本病原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明显优于普通痰标本。因此,及时准确获取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对病原快速检测、指导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往往病情重,进展快,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应用多种生命支持技术等,进一
2、步增加了获取下呼吸道标本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各种支气管镜介导下的经支气管刷检术、肺泡灌洗术,经支气管肺组织钳夹活检术以及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等呼吸介入取材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再辅以虚拟导航以及支气管腔内超声等定位技术的加持,使得标本取材变得更加精准,大大提高了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诊断的阳性率。本文就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下呼吸道取材的相关问题1 .下呼吸道取材部位的选择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变往往累及多个肺叶和肺段,在支气管镜操作之前最好行胸部CT检查,便于选择最佳取材部位,在选择好取材靶区后,操作者在取材实施过程中还可借
3、助于虚拟导航、X线透视及支气管腔内超声等定位技术,以确保取材的准确性。2 .下呼吸道取材手术操作麻醉方法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保障,对于入住ICU的重症患者,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此时大多已予以静脉镇静,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活检等操作时,只需适当调整静脉镇静药物的剂量,即可完成呼吸内镜下的手术操作。而对于尚未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因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情况,建议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先建立人工气道,充分镇静镇痛后行经支气管镜下介入取材,既可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又可避免介入操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意识的影响。清醒非人工气道建立
4、患者的麻醉常选择在局麻基础上结合镇静、镇痛药物进行清醒镇静,常用药物为咪达嚏仑、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等,首选药物为咪达嗖仑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若同时联合阿片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接受度。需要注意的是:较高剂量的咪达嗖仑会增加呼吸抑制,为减少咪达哇仑的用量,可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3 .下呼吸道取材技术的选择(1)经支气管刷检术:多数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道分泌物增多,此时下呼吸道刷检取材后行现场快速评价、PCR、mNGS等检测,可为感染的病原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减少标本污染,应选用防污染毛刷取材。(2)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于一些病毒以及非化脓菌感染,
5、气道分泌物往往较少,此时多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方能取到远端细支气管及肺泡内的渗出液。为了减少对mNGS结果的干扰,在对靶肺区进行灌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组织损伤所致的局部组织出血。(3)经支气管肺活检术:经支气管活检术又可分为传统的TB1B和TBCB两种方法,对一般的感染性病变的病原诊断或疑似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传统TB1B取材即可满足诊断需求,对疑似系统性疾病的肺部弥漫性病变的病因诊断,有时需要用到TBCB,至于如何选择两种活检方式,术者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相对于TB1B,TBCB操作的出血风险增大,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ICU患者因疾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亦有部分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介入 呼吸 技术 重症 呼吸道 感染 病原 诊断 中的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