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docx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一、概念 题(一)填空题1、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抗裂验算是以 状态为依据;裂缝宽度验算是以 应力阶段为依据;承载力计算是以 状态为依据;变形验算是以 应力阶段为依据。2、适筋梁的特点是破坏始于,钢筋经塑性伸长后,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达到 而破坏;超筋梁的破坏始于,破坏时挠度不大,裂缝很细,属于 性破坏。3、适筋梁中规定p pm的工程意义是; P pmin的工程意义是。4、心面是依据 确定的6、在受压区配置受压钢筋4,主要可提高截面的 和 o7、在适筋梁范围内,在不转变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状况下,影响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o8、在应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
2、基本计算公式时,应满意下列适用条件:;:其中第条是为了防止,而第条是为了保证 o9、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是, T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是l1()、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可采纳等效矩形压应力图形代替实际的曲线应力图形。两个图形等效的原则是 和。(二)选择题1、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边缘达到下述哪一种状况时,受拉区边缘混凝土开头消失裂缝?a、达到混凝土实际的轴心抗拉强度b、达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c、达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d、达到混凝土弯曲受拉时的极限拉应变值2、适筋梁在渐渐加载过程中,当受拉钢筋刚刚屈服后,贝0 oa、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而马上破坏b、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始终维持
3、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士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c、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随后承载力缓慢d、该梁承载力略有增加,待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下降,直至破坏极限压应变而破坏3、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确定后,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是oa 0愈大,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也愈大b、夕愈大,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愈小c、当p 0大的,MJM0大b、0小的,Mc/M”大c、两者的MM相同d、无法比较5、有一根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截面宽度为,截面高度为,截面有效高度为力。,纵向受拉钢筋采纳HRB400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其配筋量使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 0.8/小 则其截面所能承受
4、的弯矩为oa、ajbhb(l-0.5b)b、ajcbh(- 0.5)c ajbxh -0.5x)d、aajbh6、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是ob、增加爱护层厚度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c、增加截面高度d、增加截面宽度7、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中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不是oa、承受两个方向的弯矩b、将板面荷载匀称地传给受力钢筋c、形成钢筋网片固定受力钢筋d、反抗温度和收缩应力10、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要求受压区高度x 2a:的缘由是a、为了保证计算简图的简化c、为了保证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能够屈服11、混凝土爱护层厚度指0a、钢筋内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c
5、、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构件外边缘的距离b、为了保证不发生超筋破坏d、为了保证梁发生破坏时受拉钢筋能够屈服b、纵向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d、纵向受力钢筋重心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12、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压碎(达到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同时发生的破坏为oa、适筋破坏b、超筋破坏c、少筋破坏d、界限破坏或平衡破坏13、在单筋适筋梁中,受拉钢筋配置得越多,贝J oa、梁的延性越大b、梁的延性越小c、梁的延性不变d、梁发生超筋破坏14、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fkL57Nm12钢筋采纳HRB400级,fy=360Nmm2,则
6、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y9min为。b、0.24%d、0.25%a、0.20%c、0.21%15、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若x2a;时,则说明oa、受压钢筋配置过多b、受压钢筋配置过少c、截面尺寸过大d、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已屈服(三)推断题1、少筋梁发生正截面受弯破坏时,截面的破坏弯矩一般小于正常状况下的开裂弯矩。3、板中的分布钢筋应与板中的受力钢筋平行。4、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肯定数量的钢筋对改善混凝土的延性没有作用。I 5、在受弯构件中,采纳受压钢筋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一般来说是比较经济的。|6、截面的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是指在开裂区段中的某一个截面的应变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件 截面 承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