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活动”.docx
《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研学心得之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活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研学心得之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活动比较,是课堂教学艺术形式中的重要形式。从比较对象的信息容量和比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时间占比角度,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活动”分成“微观比较”“中观比较”和“宏观比较”。“微观比较”聚焦文本细节,是课堂教学中的插曲。“中观比较”用来赏读篇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或主体。“宏观比较“整合多篇文章或片段,专注于某个话题的比较研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甚至全部。【关键词】比较学习活动微观中观宏观霍军在听讲经典名篇一书序言中说是“课堂艺术家霍军之所以这样评价,有很多理由。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我想,霍军所说的“教学形式”外延
2、是极其丰富和广博的。这里,我们选取其一,就课堂教学形式中的“比较学习活动”,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做一些赏读和分析。一、聚焦细节,微观比较老师设计的“微观比较”,常着眼于文章的“语言”,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较,引导学生赏读语言形式之美,语言表达之美。我们看两个例子。例一是老师执教的老王。老师改动了原文中的一句话,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原文是:“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改文是:“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J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老师这个“比较学习活动”设计?第一,比较聚焦于语言细节。这里的比较,是老师众多比较学习活动中的一类,是“微观聚焦
3、”,关注的是文章细部,是语言细节,是一句话的表达究竟好在哪里。第二,比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语言表达形式之美。这里的比较,老师通过改动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变式句”在表达上的特殊意义,认识“变式句”相对于“常式句”的优势所在,是语言表现形式的教学。从目的上看,也是聚焦微观。第三,比较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和凭借。黄厚江老师认为,好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好的教学凭借,以这个凭借为抓手,设计活动,才能将学生抓住,才能让学生聚焦到某个点上。这里,老师以“比较”为抓手,以此为凭借,有效引导学生聚焦到这一语言细节上。第四,这个比较学习的环节,是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微小局部,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插曲,不是课堂的主体部分
4、。例二是老师执教狼的一个片段。老师删除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中的“矣、哉、耳”三个字,引导学生朗读“有语气助词”和“没语气助词”两句话,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老师的这一次比较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这依然是一次着眼微观的比较学习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聚焦三个虚词的表达作用。这是语言细部的赏读,是微观比较。第二,老师用“删除法”创设比较对象。比较学习活动设计,比较对象的设置,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选择、拿来,用现成的相近、相反的语言材料进行比较。另一种是创设、创造,也就是编造一个比较对象。老师常用“改写”“删除”“增添”等方法,创编比较对象。这一例,老师采用
5、“删除法”创设比较对象。第三,老师用“朗读法”进行表达效果的比较。有了比较的对象,如何比较也是一个问题。这里,老师采用的比较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有语气助词“矣、哉、耳”的句子和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屠户的胜利拍手叫好,对狼的自以为聪明拍手喝倒彩”的情感。第四,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微小片段,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或主体部分。以上两例,是老师课例中最常见的“比较学习活动:从比较对象看,聚焦语言细节。从比较目的看,为了引导学生认知语言表达之美。从在整节课的地位上看,是课堂的一个微小局部,是课堂的一个插曲。因此,我们说,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微观比较学习活动,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6、。第一,内容和目的上,聚焦语言细节和文章细部。第二,时长和地位上,是课堂教学的微观片段,是推进特定教学目标的插曲,时间较短,不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二、赏读一篇,中观比较老师课例中的第二类比较学习活动,是着眼于“篇章”的,是就一篇文章的比较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类比较学习活动设计,我们可以看成是“中观比较例一是老师执教的乡愁。这一节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五次比较学习活动。一是新与旧的比较。着眼于意象的替换比较,邮票是传统的,换成“电话”等新的意象,比较优劣。二是重与轻的比较。着眼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中的,头,改成“边”,朗读比较,体会“头”所表达的“厚重感二三是有与
7、无的比较。删除诗歌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修饰语,与原句比较,赏读修饰语的表达作用。四是奇与平的比较。将诗歌中的修饰语“矮矮的”换成“高大的”、“浅浅的”换成“深深的”比较,感受不同修饰语的表达意义。五是直与曲的比较。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改成“小时候”“长大后”“中年后”“老年后”,感受时间线中隐藏的情感线索、复杂思绪。老师这次比较学习活动设计有如下鲜明特点:第一,着眼于“篇章”的学习,是“中观比较二和之前聚焦某个语言细节相比,这里,老师设计的比较学习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是以学习整首诗歌为目的。第二,比较学习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片段,而是课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 心得 课堂教学 中的 比较 学习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