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问题是重在“养”还是重在“医”?.docx
《医养结合:问题是重在“养”还是重在“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问题是重在“养”还是重在“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养结合:问题是重在“养”,还是重在“医” ?做医养结合型医院,是战略命题,“养”和“医”不能定位好,铺摊子,上项目,就会带来运营的被动。养是基础,养做好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流量,这为医打下了基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以应对愈来愈突出的养老问题。在疫情风险未知和房地产市场热度减退的大环境下,很多投资者瞄上了 “养老”这块蛋糕,希翼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争取在宏观政策上捷足先登。但是,从目前的“养老”收费看,平均价格是低的。据60加研究院2020北京养老机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现有830家左右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平均价格为3615. 5元/月,同时养老机构
2、价格与区域经济实力基本相符,朝阳区最高,平均价格为5493元。在护理人员方面,北京市护理人员和入住老人比例为1:6左右。相对于医院的床位的价格而言,骨科,外科等科目的单床位平均收益过万,而且一张床一个月可以周转几个病人,附加值明显高。在护理人员床护比相差不了多少的情况下,辅之以医疗元素,医院收益明显高于养老院。因此,很多投资者看重了“养”,更是看重了背后的“医”,希望以“养”滋“医”,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盈利。“医”:双刃剑,搞不好误伤自己的确,对于老年人养老来说,“医”是依托,是靠山,如果有医的元素在,老年人养老心里踏实,毕竟年龄大了,有各种基础病,有医疗服务,那么将解决令人费心
3、担忧的健康问题。同时,有医疗的元素,对于养老机构拉动市场,撬动老年人入住,也是一个很有力的抓手。对于“医”,首当其冲的是内科专业。老年人普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还有一些老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有了内科医师,将会通过门诊或查房的形式,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还有就是康复科,老年人术后康复是刚需,通过康复科的系统康复,恢复老年人身体机能,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为老年人提供社交的平台。另外,中医科也是老年人经常就诊的科目。当然,这里面涉及一个命题,就是人员多少和场所面积等的成本问题。就拿内科来讲,如果聘请的医师少了,服务不仅会打折,而且夜班值守就成为问题;如果聘请的医师多了,那么成本就会垒高,在院的
4、老人少了,自然“入不敷出”,而且内科的药占比往往比较高,通常会到40%多,内科的药品零差价,让内科的利润捉襟见肘。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讲,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是做大还是做小?是小打小闹还是做出规模?如果想做规模,就要熬过市场的培育期,满满等着“水缸里的水注满”。为了获取利润,投资者就会想到另一个命题:如果内部的资源不够,我就对外,吸引外部资源就诊,不就可以弥补利润的缺失了吗?道理是可以这么讲,但是真要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首先,医师接诊是一个重要命题,如果聘请有“名望”的医师接诊,那么成本势必进一步增加,往往所谓有“名望”的医师,都是公立医院退下来的医师,离开了原有平台或进入一个陌生的
5、环境,流量无法带走,因此,医师坐诊首当其冲解决的就是市场的问题,而“自带流量” “自带光环”有营销意识的医师,是少之又少,有些医师这样感慨:干了一辈子医生了,都是别人来求我,现在反而是求病人了。这就是需要医师转换意识而医师又不能切实转换的真实写照。其次,如果建设市场营销队伍,来促动病人就诊,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涉及医院品牌建设、差异化营销、渠道营销等。由此可知,内外运营对于一家新建机构来讲,势必经历一场系统搭建的风雨兼程,漫漫征途。当然,这里面还涉及文化、行政、服务、后勤、设备等等方面的问题,这里不一一赘述。所以,做医养结合型医院,是战略命题,“养”和“医”不能定位好,铺摊子,上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合 问题是 重在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