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docx
《研讨发言: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发言: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研讨发言: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立足于康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 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 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新时代非凡十年,让我国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制度保证更为完善、精神力 量更为主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
2、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目标。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 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 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 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实 现这一伟大使命,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 都离不开文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是强国 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加强理论武装,在“两
3、个结合”指引下奋力铸就新时代文艺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 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怎么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 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今天 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
4、们不应当 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 断深化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 祝中国共产党成立IOO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专门的章节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境界”,对“两个结合”作出深刻阐发。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 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从文化使命和文明创造的高度,对
5、“两个结合”作了全 方位、深层次的论述,系统阐明了 “结合”的前提、结果、价值和意义,雄辩地 揭示了 “两个结合”的逻辑必然、实践规律和成果形态,特别是明确了 “第二个 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 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 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 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从而 为开拓文化创造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铸就文艺新辉煌提供了根本指引。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的传
6、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在本质 上就是推进“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过程。创作推出植根中华文化 沃土、标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秀作品,是“第二个结合”在文艺领域是否得 到落实的重要衡量依据。近年来,电视剧觉醒年代、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作品既深度开掘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具有的美学内涵,又 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以既现代又传统的交融性美学风格征服了无数观 众。文明的根脉延续得多么深远,艺术创造的前景就会有多么辽阔。文化的传承 发展多么深刻,艺术创新的成果就会有多么丰硕。“两个结合”为推动文艺繁荣 发展提供了宝贵密钥。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
7、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 本,创新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线。对于文艺工作而言,践行“两个结合”最根本的 就是铸牢思想之魂、深植文化之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 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铸就新时代文艺新辉煌。聚焦创作生产,推出更多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精品佳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 文明的突出特性。文明深植文化自信之根,文艺点亮文明传承之灯。一个国家的 制度形态、社会形态离不开文化形态的支撑彰显。文化文明因国家制度、治理体 系而有所依托,制度体系因文化文明而得到彰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相 得益彰。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
8、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 进步,也离不开文艺所提供的精神引领、支撑和滋养。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 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 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史上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 犹如一座座高峰,矗立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地之上,给人以思想启迪和心灵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准确描绘了新时代文艺 创作的文明坐标,鲜明揭示了我国文艺根之所在、魂之所系,为新时代文艺创作 指明了更深远的根脉源流、确立了更宏阔的发展前景。从中华文明的整体特性看, 突出的连续性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夯实了深厚的历史根基,突出的创新性为新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讨 发言 铸就 属于 我们 这个时代 文艺 高峰 行动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