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部署,加快提升具有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指导未来三年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应用创新为驱动,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二)建设原则应用导向,服务群众。坚持将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强化统筹,共建共享。
2、坚持统筹集约建设云网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等统一支撑体系,推进数据资源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坚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制度先行,安全可控。坚持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措施落实,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安全可控。()建设目标按照1153总体架构(即1个云网,1个大脑,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5大重点应用领域,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3大保障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构建智慧城市超级大脑(以下简称城市大脑),强化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协同指挥和应急处置,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
3、同、民生服务一码互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企业服务一站直通,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市民体验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将我市建设成为多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二、八项核心彳壬务(-)全力打造城市大脑。建设城市大脑基础平台,以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为主线,打造感知、联结、计算、运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数据中枢,形成汇聚、治理、共享、分析、开放的数据支撑体系,构建统一对外数据服务能力。建设应用支撑中枢,提供公共业务支撑和技术支撑,形成便捷部署能力。建设人工智能中枢,构建AI算法模型库,支撑城市各类智能化场景应用,提供人工智能算力。建设区
4、块链中枢,构建平台化、标准化、组件化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为电子证照、信用监管等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区块链基础能力。抓紧完成城市大脑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四大中枢基础能力建设,确保2023年城市大脑赋能智慧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二)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完善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提升数据资源聚、通、用水平。及时更新发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推进基础数据向城市大脑汇聚。加强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治理,构建四标五实城市运行数据底盘,完善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建立经济运行、社会治理等主题数据库,支撑政府数字化治理场景应用。加快信用数据归集,推动信用大数据在城市各领域广泛
5、应用。通过城市大脑开展数据交换共享,确保数据交换共享的及时有效可控。建立数据开放管理机制,依托城市大脑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我市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进入全国前列,2022年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80%及以上。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开展数据开发和增值应用创新,激发数据价值。(三)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深度对接全国、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推进落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提供支撑。重塑网上办事流程,拓展网上办事广度深度,推进各级各类业务系统深度联通。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比例2023年达到98%以上,推进更多高频服务事项
6、掌上可办、跨省通办,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走在同类城市前列。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和数据共享,聚焦户籍、交通、医疗、税务、教育、住房、公积金等领域,全市通办和一张身份办成事事项分别达至I200项以上。依托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智慧监管主题数据库,推动监管信息全程可溯,为监管综合服务、风险防控预测预警和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四)推动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建设数字政府协同办公平台及全市统一的国产化电子公文集约化系统,完善办文、办会、办事等应用,打造全市政务运行枢纽。加快政务系统建设和推广,推动各部门数据资源应接尽接、办公应用应上尽上,2023年集成各类政府办公智能应用30项以上,打造一机观全城的数据座舱,实现
7、对内办公一套系统、一个平台。完善全市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库和集约化平台,将各部门和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政府网站全部整合至市集约化平台,推动政府网站信息向两微一端延伸,实现对外服务一个网站、一个APP ,提高政府网站运行管理水平和宣传服务能力。(五)推进民生服务一码互联。整合汇聚现有移动民生服务,打造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覆盖生活缴费、智慧停车、公共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社保公积金查询、交通违法处理等各类信息服务,2022年实现30项公共服务一站聚合、一码互联,2023年6月底之前连接医疗、养老、社保、交通、文化、体育、旅游、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构建多码合一、一人一码、一码互联的城市码服务体系
8、。拓展提升城市码服务能力,在停车缴费等场景中推行无感支付,切实增强市民体验感和获得感。(六)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整合城管、交通、公安、生态环境、应急等领域相关资源,运用城市信息模型技术,2023年在城市管理、应急预警、民生需求、产业发展等领域建成40个以上城市运行指标模型,逐步构建与城市运行同步的数字李生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集成城市体征监测、态势感知、大数据建模分析、经济运行、应急协同、指挥调度等功能,全时空协同处置城市运行各类事件,连通90%以上的城市治理智慧应用,统筹建立一批以办好一件事为目标的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业务场景。(七)推进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推进社会
9、诉求一键回应,整合市长专线 民呼我应 微邻里等平台,深度对接各类市民诉求反映渠道,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发挥好综治网格化平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深化平台在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管控以及重点问题整治等方面的应用,以综治网格化平台为基础,升级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探索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和智能监管等领域应用。(八)打造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建设集企业征信、服务和监管于一体的企呼我应集约化服务平台。建立政府和企业线上连接通道,归集惠企政策,连接企业诉求,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和线上反馈,形成企业诉求的快速响应和闭环处置。2023年6月底之前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
10、数据,推进全市信用信息、监管数据汇聚和共享互认,为金融机构信贷服务和政府监管提供信息支撑。三、重点领域建设任务(-)新型基础设施领域1 .加快城市网络升级。超前布局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网、固网双千兆城市。推动IPv6规模部署,形成全市范围的IPv6覆盖能力。2023年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大幅提升骨干网带宽,合并各单位自设专线和互联网出口,加强安全防护和运营管理,逐步实现各单位专网向电子政务内、外网迁移整合。推进5G网络实现全市域连续覆盖,推动5G网络应用场景示范,确保全市5G网络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 .统筹建设云。科学布局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云基础设施,制定云建设标准及系统上
11、云规范,建设统一云管平台,逐步对接、纳管各区、各部门已建成的政务云,推动政务云应上尽上。推动超算中心建设,峰值计算能力达到同期全球先进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提供支撑。3 .建设统一的物联感知体系。按照补充、提升、统筹的原则,完善物联感知设施,三年新部署城市治理物联感知节点10万个以上,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新型智慧城市全域物联感知体系。2023年搭建统一的城市物联感知平台,形成全时全量的物联感知数据资源池,推动物联感知数据在城市治理、应急管理、智慧出行、智慧社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二)城市治理领域1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可视。2023年12月底之前完成智慧城管二期建设,推动城管数据平台
12、与城市大脑深度对接,利用视频识别、物联感知、AI分析等技术提高事件智能发现以及处置能力。持续推进智慧环卫系统建设,健全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体系,探索开展垃圾收运车一车一码、垃圾收集点一点一码试点工作,提升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户外广告设施一户一档管理系统,提升全市户外广告监控巡查智能化水平。2 .推进智能交通联网治堵。推动智慧交通出行建设,实现一体化、全流程智慧出行服务。整合车流、人流、物流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数据资源,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指挥和管理,提高通行效率、运力衔接和应急处理水平,2023年城市拥堵指数下降10% , 2022年下降25%0搭建市级物流设施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13、健全城市智慧物流建设体系。深化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建立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路网基础设施,实现人一车一路一云高度协同,培育产业生态。3 .深化平安城市智慧防控。提升公安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整合公安数据资源,再造现代警务流程。推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推动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100%联网共享,建设全方位治安防控感知体系,实现重点区域、重要关口、重要时段的全天候无死角防控,提升针对重大案事件的提前发现、动态预警和重点防范能力。强化司法行政各类业务系统应用整合,聚焦戒毒、社区矫正、法治综合管理的智慧化建设,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体系。4 .推进智慧应急一体联动。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通信网络及平台建设,2023年6月底之前完成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燃气、桥梁、危化品、森林防火等领域的实时监测,升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复盘分析等功能,打造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城市智慧应急指挥调度管理体系,提升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的智能化应急处置能力。(三)卫生健康领域L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运行体系。尽快完成病种的应急系统功能建设,2023年底之前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与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完善智能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改进不明原因聚集性病例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方式,通过公共卫生直报系统、发热门诊、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实时动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