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战略及应用.docx
《危机管理战略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管理战略及应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危机如同病毒一般,随时都有可能侵蚀企业的机体。因此,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市场的机会,同时还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危机定义的新理解,据此引出危机的传播机制的阐述;其次,引入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并且在4C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危机利益相关者的模型;然后,重点地分析了企业应对危机所应采取的策略:危机预控和危机应急管理;最后,对危机过后的危机恢复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关键词:危机;利益相关者;危机管理;危机恢复管理前言1一对危机定义的新理解2二危机传播机制5(一)危机传播的特点5(二)危机传播机制5三危机管理中
2、的利益相关者7(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7(二)4C假设与利益相关者7(三)建立危机利益相关者模型9四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11(一)危机预控11(二)危机应急管理12五企业危机恢复18(-)危机恢复管理的概念界定和内容域限18(二)企业形象恢复和改善的策略18前言危机是一个企业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任何企业无论内部管理完善与否,都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内某一环节出现纸漏甚至是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小事件而引发危机的到来。危机管理是针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的,然而一旦发生却对企业经营造成极端危害的各种事件的事前事后的管理。它包括对从天灾到人祸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从管理的角度
3、看,危机具有5个特点:突发性;以前未出现过;严重危害性;不可预测;舆论关注性。比尔盖茨曾警示自己的员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盖茨的警示言辞简练,却意味深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危机,力挽狂澜,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转机.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对危机定义的新理解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危机理解为事故、危害或灾难。不过在学术研究中是不够准确的。因此,我们来考察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危机定义:赫尔曼(Hermann,1972)将危机定义为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者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形势的发生出乎决策者的意料;福斯特(
4、FoSter,1980)认为危机具有四个显著特征:急需快速做出决策,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员工,严重缺乏物质资源,时间极其有限;巴顿(Barton,1993)提出危机是一个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巴顿明确地将危机的影响扩大到组织及其员工的声誉和信用层面,并认为组织在危机中的形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斯格(Seeger,1998)等人认为危机是一种能够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威胁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以上关于危机的诸多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危机构成的共性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和潜在损害性等。这些
5、描述性的定义总体上勾画出危机概念的框架,但是在几个关键性问题上都没有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阐述。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在这些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危机的本质。在上述定义中,除了赫尔曼外,其他研究者都将危机定义为一种事件。的确危机往往是由特定事件引发的,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是,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本身。在危机中,组织面临的不单纯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到内部与外部多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与此相应,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的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因此,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威胁性的形势、情境,或者状态。众所周知的凡士通、福特问题轮胎案例即是一个明证对凡士通和福特公司来说
6、,这场“永载史册”的危机并非某次车祸或伤亡事件,而是对两家公司造成全面威胁的生存情境。第二,危机的诱因。上述定义都没有明确指出导致组织危机的诱因。我认为导致组织危机的诱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组织置身其中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譬如政权更迭、政策废立、市场波动、金融风暴、科技发展、文化变迁、媒体发难和自然灾害等;二是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主要指组织在观念、战略和战术等层面出现的问题,譬如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战略选择失误,战术执行不当,沟通、协调不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明等。内部诱因与外部诱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诱因经常导致外部失范,外部压力经常导致内部混乱。内
7、部诱因与外部诱因酝酿着危机,而危机的真正爆发往往还需要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也可能是一个信号或一种心理。导火索一旦点燃,内外诱因便可能瞬间发生化学反应,危机便可能会爆发。第三,危机的形成机制。这里引用美国南加州的两位华人学者鲍勇剑、陈百助的观点:他们认为,从控制论的观点看,一般而言,系统通过输入(Input)、输出(C)UtPUt)和运作过程(ProCeSS)及反馈(FeedbaCk)的不断循环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危机便是稳定状态的失控或变态。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提炼出组织发生危机的模型:图1危机的形成机制这一模型更能直观地反映了危机的形成机制外部环境和内部要
8、素的异常变化,导致组织内外的信息互动与资源配置发生裂变,组织进入可能使自身有形和无形资产受损的威胁性情境。去年发生的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充分的反应了这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危机的诱因,是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其次,在危机的形成机制方面,对内、对外输出异常,运营管理和利益相关者反馈异常,表现为全国各大超市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全面撤柜,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调查中八成网民表示暂不买或今后再也不用雀巢,6月5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就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一事向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机 管理 战略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