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树一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集体备课备课人:日期:2013年2月2日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注学习目标:1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3 .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重点:目标2、3课时安排:3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自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
2、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
3、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
4、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于长期以来对鲁迅的片面宣传,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二.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确道()菜畦()桑僵()轻捷()油蛉()斑螯()
5、缠络()攒()珊瑚()高枕而卧()豁()敛()脑髓()恒生()鉴()人迹至至()觅食()竹箍()世谷()系上()传授()书蛰()遇博()蝉蜕()搅过去()盗甲()东方朔()()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攒一敛人迹罕至一鼎沸方正3.整体感知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1)本文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合作、探究、展示1 .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与在三味书屋的
6、生活各有什么感觉?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生活感觉?2 .质疑探究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四.达标测试作业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do)菜
7、畦(ji)宿债(ru)B.倜像(dng)脑旗Csui)桑甚(shen)C.攒成(ZS)他谷(bi)莓甲(kui)D.锡第(b6)见食(mi)蝉典(tui)2、以下两题选作其中一题鲁迅,原名周树人,(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课文主要通过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3、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
8、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学习重点: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一.自主学习(朗读、分析)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 .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你如何评价童年鲁迅的这段私塾教育?_3 .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二.合作探究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第二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
9、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2 .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3 .研读赏析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温馨提示:用我认为最精彩,因为一例如:我认为本文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因为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栏经过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的感觉。叫天子的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具的感受。使用拟人修辞更加生动形象。第二形
10、、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我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的景物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桑黄、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后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新课标第一网第三融情入景,景中有人。本文在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就是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确切、明丽,而且蕴含着喜爱
11、之情,如1“长吟”“轻捷”“低唱”“弹琴”之类。第四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部分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总之,木段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螯、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
12、;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四.质疑探究1 .文章开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中的“似乎”“确凿”含义相反,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2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这里有哪些“乐事”?“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3.通读全文,好好体会“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探究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请分条列举。五.达标测试作业1.联系背景知识,选出对
13、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A.先生所谓的方正、质朴、博学,只是传言而已,并不是作者的看法。从作者渗透全篇叙述倾向看,先生其实只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B.先生是一个深受毒害的长期执行封建教育路线的下层知识分子。鲁迅对其虽有批判和讽刺,但在感情上还是饱含敬重,因为他毕竟比较和蔼,严而不厉,是比较开明的。2、句式仿写:(以下两题任选其一)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也许是也许犯也许ZU3、第7段连续用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教学反思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感受百草园秀丽的自然景物,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还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两种句式,运用在自己的语言和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