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镇关于最美集镇创建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乡镇关于最美集镇创建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层乡镇关于最美集镇创建的调研报告#州委书记A,州委副书记、州长B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中指出,要持续深化“五美”创建,着力建设“树光相映发,人在翠微间”的宜居城镇,打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美乡村,让广大群众徜徉在绿的海洋、花的世界。今年,X县新创建最美集镇任务10个,本次以*镇为调研对象,旨在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介典型,创新推进最美集镇创建,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一、基本情况夫夫镇位于X县东南部,距县城72公里、全镇总人口8679人,国土面积83.03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社区),87个村民小组,集镇居住人口6000余人,城镇化率近70%。今年来,X县*镇在最美集镇
2、创建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布局美”对标对表“八有”创建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Q一是科学规划。*镇始终将最美集镇创建规划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内镇最美集镇创建总体规划总体要求,从源头上确保集镇建设质量。对临街房屋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方案,按照“五统一”标准,实行“统一房层高度、统一挑檐尺寸、统一砖瓦颜色、统一窗户规格、统一建筑风格”。二是争资立项Q先后开发完成白云街一二三期项目、多功能综合性农贸市场、自来水厂扩容提质改造、莓茶加工厂等项目。现有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污水处理厂1座。临街停车位250个,公厕3个,停车场、文化广场、篮球场、羽毛
3、球场、健身器材场地各1个,集镇路灯138盏,白云街两旁新增移栽桂花树80余株。三是加大管护。对全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度,出台*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专人管护。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号召群众爱护设施设备,营造人人参与管护的浓厚氛围。2 .夯实整治管理规范,打造“秩序美”按照“十无”“四落实”创建标准。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直机关和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集镇管理专抓班子,先后5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解决最美集镇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制定*镇最美集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镇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使城镇管理有章可循、有
4、制可依。二是集中整治。先后依法拆除户外广告牌、雨棚等50余个、空心房60余栋,整治占道拱门20余起和公路旁打碑场3个,拆除乱搭乱建15处。扎竹篱笆墙6000余米,规范集镇出店经营40余处,投入1650万新建污水处理厂并在集镇铺设污水管道下地,定期分段清理河道,复垦土地共约400亩,水土治理成效显著。三是常态化保洁。现有护林员(兼保洁员)12人,保洁员17人,勾臂式垃圾车1台、垃圾箱28个,洒水车1台。*镇根据常驻人口密度、难易程度等因素合理划分保洁区域面积,考察安排热心公益事业、责任感强且符合条件的人走上保洁员岗位,推进环境卫生清洁日制度,分阶段推进“四治三种一创”等亮化美化工作。3 .吹起全
5、域文明之风,营造“和谐美”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利用赶集日深入大街小巷集中宣传垃圾分类、文明出行、卫生健康、绿色环保等知识;充分利用#为民群、“村村响”等载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宣传引导,逐渐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改善人居环境卫生渐成群众的共识。二是选树经典示范引领。结合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社会文明,倡导践行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深化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评选“最美农家”“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卫之星”“五好家庭”等100余人,全年奖励优秀保洁员300余名,奖励物品折价15000余元,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提高全镇向心力、凝聚力。三是突出特色。
6、*镇是土家族、苗族、白族、汉族多民族杂居镇。镇内大多数村庄依山而建,村民临水而居,近年来,*镇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搬迁集中、整齐划一,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村落形态,对传统特色民居尽量保留,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存在问题一是统筹力度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在调研中发现,2001年和2003年*镇镇区主街道白云街和*镇农贸市场两大工程曾经因资金短缺、自然灾害等原因成为“胡子工程”;*.镇村支两委成员普遍年龄较大、缺乏年轻化,部分村干部缺乏大胆创新精神,但整体综合素质较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及后续管护措施有待细化。调研发现,虽
7、然*夫镇辖区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集镇道路未实行“白改黑”,集镇主街道两侧停车位基本满足停车需求但未有单独停车场问题存在;同时虽然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度,明确专人管护但仍存在管护漏洞。例如:*大镇篮球场及羽毛球场外围铁网防护栏由于闭场期间部分青少年夜间会破坏防护栏进入场内,群众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锈化、损坏现象。三是群众文明素养有待提升。村民长期养成的各种农村陈规陋习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在短时期迅速转变,部分村民文明卫生意识淡薄,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足,不时出现乱堆放、乱搭建、“边治理、边污染”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四是集镇乱象整治有待深化。尽管*镇常态化开展“大拆除、大整治、大
8、改造、大清理”容貌秩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但乱象问题时有反弹。如学校、医院、市场周边仍有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集镇街道、农户房前屋后零星垃圾时有出现。三、下一步工作建议1 .不断提升统筹力度,强化主体责任一要加强县级统筹。“最美集镇”创建工作涉及部门多,牵扯到方方面面洛种工作任务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关联性强,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管的事,也不是哪一个地方和部门能单独干成的事。要建立统一规划、统筹投入、集中建设、优化效益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坚持党建引领,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纽带,也是推进美丽#建设的“主心骨”。要完善村级组织建设,选优配强
9、“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模式。2 .加大集镇规划管理,营造秩序持续美一要大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让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与当地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目标,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底色。对照“八有”创建标准,查漏补缺完善标准等级公路、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公用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基础设施管护。要建好更要管好,有效管护必须建立明确具体的管护制度,解决好“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谁出钱”等问题,把管护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完善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民群众管护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育引导他们
10、提高爱护设施、主动管护的自觉性,形成常态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管护工作格局。3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一是着力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广大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着力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二是扎实开展宣传推介工作。通过电视、微信、村村响等手段多频次宣传、推介、展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持续开展“大评小奖”活动,让共建美丽家园的观念在更多群众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Q三是深入开展乡风文明活动。让广大农民在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中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
11、乡村建设,自觉维护乡村整治和建设成果。4 .加大集镇容貌整治,优化人居环境一要加大基层治理。环卫保洁方面,应强化保洁员管理、购置完善保洁设施等;私搭乱建方面,必须严格按照“两违”工作要求予以拆除;道路交通方面,建设科学规划车站,并对道路进行停车位、人行道等划线,定期执法巡查违规违章;杆线招牌方面,坚决对强弱电线路驳杂、水管私接等现象予以制止,清除乱贴乱画牛皮癣,对街道门店进行规范化改造,统一招牌,门面刷新,取缔不合法摊贩,打造整洁靓丽蓬勃生机的示范街道。二要将规范与特色相融合。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集镇规划的初衷首先是尊重本地历史,其次才是修饰与改造。如*镇是土家族、苗族、白族、汉族多民族杂居镇,要充分发挥多民族优势,以民俗文化提高*最美集镇吸引力。精心组织民俗活动,如土家族“舍巴日”、苗族山歌等,形成本地民俗特色;深度挖掘民俗饮食,如土家族包谷饭、油茶汤,苗族酸汤菜、棉菜耙等,以民族美食打造饮食特色。三要将原生态与现代化相融合。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筑和自然景观,保留了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态、错落美。可以利用当地石头石片、树枝藤蔓、石碾瓦片等材料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既省钱、又好看,因地制宜规划房前屋后建设,建设原生态美丽庭院,营造浓浓乡村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