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docx
《亲职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职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听觉障碍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问题的探究一、研究背景亲职教育,也称家长教育、父母教育,指的是为现在的父母提供有关教养子女、为人父母的知识及技能,使其能成功扮演父母的角色,担当职责,促使子女健康成长发展,做一个有效能的父母。而对于特殊教育需要的家庭来说,亲职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家长获得有关特殊教育的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与技巧,正确处理在家庭中自身教育子女时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密切配合学校与社会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培养和训练。但是亲职教育并非等同于家庭教育,二者是有区别的。亲职教育是一门增强为人父母教养子女技巧与能力,让父母了解与满足子女身心发展需求,善
2、尽父母职责,以协助子女有效成长、适应与发展的学问。而家庭教育学者赵忠心指出,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父母对子女、年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教育,重点是对儿童、青少年实施的教育。简言之,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父母教导子女为人处世的教育;而亲职教育是为人父母者因需要,为求成功扮演父母角色所接受的教育。在特殊儿童的亲职教育中,相对于普通子女的家庭,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需要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与能力,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与发展。可想而知,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会浮现出许多的问题。如严小琴指出,我国特
3、殊儿童家长与学校进行互动交流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学校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了许多资源,但与家长的互动,仅限于每学期开学或期末的家长会,而每次开展的时间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仍然不够,使得学校的这些人、才、物等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而实际上,很多专家调查后发现,我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需求程度是非常高的。比如,张海丛和刘琳的研究发现,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学习需求得分都在平均分以上,即家长的学习需求比较强。穆克利指出我国弱智学生家长的需要是多方面、高强度的。罗亦超、雷江华通过对残疾儿童家长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指出残疾儿童家长需要的支援是多方面的、强烈的。听觉障碍儿童是特殊需
4、要儿童中的一类,面对这类孩子,家长的亲职教育也会呈现出一些问题。除了早期发现,做好早期康复的听觉障碍儿童之外,很大一部分来到聋校就读的聋生,都没能够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他们的口语表达不够清晰,第一语言仍然是手语。很多的家长不能够和自己的孩子很好地沟通,从情感、教育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要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溺爱过度;要么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因为觉得不能很好地沟通。特别是当这些不被家长关注的孩子在校出现问题时,家长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教育。总而言之,沟通是教育的基础与桥梁,当家长与儿童存在“代沟”时,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此下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显得非常尴尬,是
5、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但是并不是育人者。二、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关于特殊儿童亲职教育需求的研究比较薄弱,以往主要侧重于特殊儿童家庭需要的研究。例如,穆克利的关于我国弱智学生家长需要问题的调查,罗亦超和雷江华的特殊学校学生家庭需要之研究,林云强、秦和张福娟的重庆市康复机构中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的研究,张海丛和刘琳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父母的学习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亲职教育的研究大多数主要集中于普通教育中的理论探讨上,如盖笑松和王海英的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张庆强的我国内陆地区亲职教育实施策略探析。在家长沟通与社交需求研究中,发现“如何与自己残疾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需求程度最高。在特殊儿
6、童家庭,家长和残疾孩子的沟通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攻击性、哭闹等,家长不能很好理解,就可能出现沟通上的困难,要么是家长打压孩子,要么是家长听命于孩子。此研究结果也与刘爱民的调查结果类似,该研究指出在教育咨询领域,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与孩子沟通。但是,面对听觉障碍儿童的亲职教育的沟通问题却很少涉及。本文就从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入手,探索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三、问题浮现的原因(-)家长的文化水平差距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呈现出问题的教育观念也会很较大的差别。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是听觉障碍儿童,就十分泄气,认为孩子不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