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布丁学书法史》7:早期甲骨文的“书法”特征.docx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7:早期甲骨文的“书法”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着布丁学书法史》7:早期甲骨文的“书法”特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书法史:早期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原仓IJ2023-08-2216:28谈艺录相信通过上一节的内容,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些甲骨文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可以说说甲骨文与书法相关的内容了。(甲骨文实物)其实还有一条甲骨卜辞的基础知识需要补充(我们就一点点补充这些知识,陆续都会提到):就是甲骨卜辞的格式。因为这关系到甲骨文的认读,以及对甲骨文行款章法的了解。商代甲骨(包括龟腹甲和鹿骨、牛骨)上所刻的文字,其基本格式包括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不过,大多数卜辞都缺少至少一种辞,有的,甚至只有命辞。(甲骨卜辞的内容格式)说白了,这些卜辞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记叙文章。所谓的前辞,也叫叙辞,主要是记占卜时间
2、、执行占卜的人名。也有记录占卜地点的。关辞最常见的格式是干支卜、某人贞和“干支王卜贞,记录地名的,就写成干支卜,在某地贞。或干支卜,在某地。样式不少,大约有十来种。所谓的命辞,主要说的是希望通过占卜解决的事项。接在前辞之后,如果前辞有贞字,那么,命辞就是“贞字之后的那句话。命辞通常是两面贞问,有否定词的,是反面贞问,与之相对的是正面贞问,合称为“正反对贞。所谓占辞,就是根据龟甲上产生的裂纹即所谓卜兆作出的判断,判断的内容就是占辞。所谓验证,是对占辞检验、验证后追记的内容,比如占卜的结果是否灵验。关于甲骨文书法的理解,中国书法史第一卷的作者丛文俊先生引用了庄子,应帝王里的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倏,
3、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脩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脩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南海的帝王叫脩,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脩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境内相遇,浑沌对他们很好。脩和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于是每天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浑沌凿窍)正如作者所言,甲骨文书法美感有明显的综合性,即复杂而多义,与后代任何一种书体都有所不同。甲骨文书法正处于混沌状态,看上去什么都有,又什么都不具体明了,和今天讲得模糊美差不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 跟着 布丁 书法 早期 甲骨文 特征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