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工》读书报告-20220310.docx
《《学做工》读书报告-202203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做工》读书报告-20220310.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做工读书报告周婕2019级学硕学做工是一本比较典型的民族志也研究,也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保罗威利斯尝试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分析工人的代际再生产问题,亲自走进一个小镇,通过直接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追踪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在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密集的观察和访谈,描绘了汉默镇上的“家伙们”的故事和想法,也从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中深刻分析了代际再生产的原因。在校园里,总有一批学生擅长反抗权威,权威的背后是学校正式文化,这批学生则用自己的“非正式文化”对其入侵,彰显自己的反叛精神,这就是“反学校文化”。反学校文化是学生对传统校园的反叛精神,从衣着到举止都透露着对学校的对抗和叛逆。有时候
2、,这些非正式文化能成功入侵正式文化,但有时候则会被正式文化同化。这种反抗权威的习惯往往来自于原生家庭,很多习惯来自于家庭里的父亲角色,然后再将这些习惯反馈给母亲。他们认为自己的未来就是要成为各种各样的工人,他们认为文凭无用,脑力工作者是“娘娘腔”的,工人职业更能体现“男性气质”。这种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看法也促使他们成为了工人的一员。在学校教育里,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交换关系,学生们交学费,老师传授知识,知识能够换取文凭,从而获得高新和优渥的生活,因此老师同时获取了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控制权。教育交换的链条在这样的意识中产生,但家伙们并不认同这条交换链,他们比教师和“书呆子”能更好地应对真实世界
3、,即清洁工、油漆工、牛奶配送员等,但没有意识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真实世界。真正使“家伙们”固化在自己阶层内的正是工人阶级内部流传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例如对女性的歧视、对其他种族的歧视、对脑力劳动的歧视。在上学时期,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根植于工人阶级家庭,又在学校中发扬光大;走上工作岗位,工人们内部的男性沙文主义又强化了这种文化,逐步“家伙们”同化为其中一员,进一步鄙视文凭和学历,从而失去了流动到其他阶层的机会。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是在中国这样“尊师重教”的国度,能通过教育改变阶层的不少,但也没有想象中的多。在顶尖大学中,出身寒门的学子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可能是由于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不同,有些家长可能更倾向于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则、尊敬老师,另一些则认为孩子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锻炼开放性的思维、对已有的权威进行挑战,无形之中传递着自己阶级的意识,从而实现了“文化再生产”。尽管教育能作为阶层流动的一种手段,弥漫在阶层之中的固有观念却始终是难以突破的。保罗威利斯在分析部分引入了两个概念:“洞察”和“局限”。洞察是指“家伙们”意识到了阶级不平等的事实,从而构建了反学校文化;局限是指这种洞察是有限的,他们自以为看穿了学校教育的谎言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却默默接受了性别分工和脑体分工的劳动,自愿成为了工人阶级中的一员,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需的工人阶级再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做工 做工 读书 报告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