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全国)考试主观题及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全国)考试主观题及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全国)考试主观题及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王第禹一偶节待漏院记为什么说待漏院记一文有很强的逻辑性?(简答题)文章先由“勤”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思”字,又由“思”字切入,描写贤、奸两类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以“慎”字作结,点明文章主旨。全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二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请简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简答题)(1)思想内容:写离情别绪。以凄清秋天为背景,描写难分难舍又迫不得已的离别。既有离别痛苦,又有仕途失意伤感,两种感情交织。(2)艺术特色:情景融合,虚景实写:“伤离别”的凄苦感情置于“冷落清秋节,气氛o上片以景收束,既暗示前程迷茫与分别深愁,又使词
2、情从凄绝转为悠长,有 张有弛。下片“杨柳岸”虚景描写,充满离别凄婉情致。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摩绘景物、人物情态、动作、刻画心理,生动传神。善于采用多种方 法渲染离愁,抒发感情:如点染盆,”多情自古伤离别”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就上句点染O又如借转折表情达意(半句一转)。方骤雨,马上初歇;方帐饮,紧接说无绪;刚留恋,又兰舟催发,如此等等。在不断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的 淋漓尽致。第五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简述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如何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简答题)(1)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如上片的“第”、“兰”、“明月”都带有人的感情;(2)用对比反衬手法,如
3、燕子的“双飞”对比人的“独上”;(3)用暗示手法,如“明月不谙离恨苦”两句,不仅用“明月”的“不谙”反衬人的“离恨苦”,而且还暗示主人公因相思而一夜无眠。第七节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修秋声赋从哪些方面来描摹秋声?(简答题)(1)先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第一段中的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等,都能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2)其次从视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童子外出探看一段,用树影晃动的视觉衬托“声在树间”的秋声,十分巧妙;(3)再次是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如第二段中选择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极力渲染秋气的肃杀寂寥,由此烘托秋声。朋党论请简析欧阳修朋党论。
4、(简答题)(1)写作背景及针对性:宋仁宗时,朝中以范仲淹、吕夷简为首形成两派。景祐三年,范仲淹以“荐引朋党”罪名被贬,欧阳修等被牵连,朋党之争由是而起。庆历初,范仲淹一派重新得势并推行新政,夏竦将范仲淹、欧阳修等视为党人进行攻击,于是欧阳修作朋党论上呈仁宗辩护反击。(2)论述层次:议论文,时政性强。全文五段,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第二段正反两方面理论阐述;第三段大量史实进一步论证;第四段指出问题关键是君王态度,将论点引向深处;最后一段由古转今,揭示写作意图。全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剖析透彻,逻辑力量不可辩驳。(3)对比论证手法:作者在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时,扣住道和利、真和伪进行
5、对比论证;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将道理说得十分透彻。(4)史实与文章观点之间关系:尧时四凶和八元八恺,舜时皋陶等二十二贤,商纣王、周武王的故事,东汉桓、灵帝时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清流之士,都从正反两面阐明用君子之朋使国兴、杀君子之朋使国亡的道理。踏莎行(候馆梅残) 请简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简答题)(1)思想内容:表现行者与思妇的离愁别恨。上片写行者旅途所见所感,突出其渐行渐浓、无法摆脱的离愁;下片写思妇危楼远眺、愁肠寸断,表现离愁之深、相思之苦。(2)艺术特色:暗用典故,富于联想。上片写梅,使人联想到陆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 全国 考试 主观题 各章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