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偷”自己家钱的小孩儿.docx
《一个“偷”自己家钱的小孩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偷”自己家钱的小孩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个“偷”自己家钱的小孩儿苏林阿心:有一位四年级女孩的母亲找我咨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孩子居然会偷钱,而且还是屡教不改。”她始终用这样一种无法置信的口气表达困惑,说他们夫妻都是高知分子,有不错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对孩子从小管教严格,在生活方面说不上锦衣玉食,但比同龄人孩子要好,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竟然从家里偷偷拿钱,存放在小卖部里,以便随时从小卖部里拿想要的东西。她买的大都是小玩意儿:贴画、玩具、蚕宝宝、带香味的笔没玩儿几天就都扔了。发现这件事后,尽管很生气,但大都以说服教育为主,跟孩子说想要钱或买什么,就和父母直接说,不必偷着拿钱,从小偷针、长大偷
2、金,犯盗窃罪会进监狱的孩子每次承认错误的态度都很好,还写保证书不再偷拿钱,可没几天,老毛病就重犯。为此家长骂过、训过,还打过孩子,也尝试给过零花钱,但都效果不大。这位妈妈很是辗奈,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为什么会偷钱买那些没用的“破烂玩意”。我试图让这位妈妈理解孩子内心有对玩具的需求,但沟通起来有些不顺畅。请教一下,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办呢?阿心所谈到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我们同样需要先分析问题,然后再来谈问题的解决。第一,看待问题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如果调查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未经父母允许从家里拿钱、拿东西的经历。不能用“偷”的字眼来形容1
3、0岁的孩子从家里拿钱的行为。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所属概念和家庭规范,才会私自从家里拿钱,这不是什么道德和法律错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渗透和教育就能避免。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时,把一个叔叔送的电话手表送给了好朋友,等对方家长打电话过来我们才知道。当时我非常生气,告诉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家庭共有财产,不属于你自己的,不能私自拿,就算是爸爸拿去送人也要和妈妈商量。以后从家里拿钱、拿东西必须告诉家里的人,这是家庭规矩。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孩子擅自从家里拿钱、拿东西时,不能简单的批评甚至是打骂,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规则和界限。但不必用“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之类的话上纲上线,扣上
4、一个“小偷”的帽子,让孩子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一一但这并不是说对孩子的问题听之任之,只是需要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教育。第二,分析问题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错误背后的原因。回顾上面提到的案例,表面上看起来是钱的问题,但实际上根源在于对欲望缺乏节制。孩子已经意识到私自拿钱是不对的,而且也下决心不再如此,之所以重复性犯错误,是因为无法抗拒玩具的诱惑,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管理欲望。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见到什么好玩儿的都希望拥有。很多时候在成人眼里的“破烂玩意”对孩子却是无限的吸引和诱惑。但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的讨论、辨析,让他明白哪些欲望是可以满足的,哪些欲望是需要延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 自己 小孩儿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