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齐景公问于孔子曰:“秦穆公其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对日:“其国小而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果,其谋合,其令不俗。亲举五殁大夫于系缥之中,与之语,三日而授之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则小矣。”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舞,驰于邑中,非恭俭也。此二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
2、佐急矣。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结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二: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日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
3、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单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鳍,以不能进遂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五段大夫,即百里奚。系缥,同“缘继”,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威公:即齐桓公。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贤者不悲A其身B之死C而忧其国D之衰E故必复F有贤者G而后H可以死。I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4、确的一项是(3分)A.偷,有“苟且”之意,“不偷”指政令严谨严肃,与“忙里偷闲”中的“偷”意思不同。B.舆,指车,又指轿子。成语“出舆入辇”,意思是指出行与归来都要坐交通工具。C.“伯牙破琴绝弦”中的“绝”与蜀道难“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绝”意思相同。D.逆,指预先、预料,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中的逆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穆公广招人才,曾经从囚犯中提拔了百里奚,秦穆公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气度,对他成就霸业有极大帮助。B.失去管仲、隰朋等人后,竖刁等人得到重用,最终导致齐桓公悲惨死去。从齐桓公之死可看出,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知人善任很重要
5、。C.材料一中,使用周公、晏子、孔子各例意在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凭借个人的魅力能为国君延揽到更多杰出的人才。D.从材料来看,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实际上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一样,才能无法施展。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译文:(2)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译文:14 .两则材料都谈到管仲,但对管仲的评价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0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CE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实
6、词的能力。思路点拨两者不相同,选项是“断绝”,蜀道难中是“越过”。12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材料一中,周公、晏子的例子意在表明尊贤的重要性,尊贤会吸引很多贤者前来投奔;孔子的例子不能说明为国君延搅人才。13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关键词“以”“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萧何临死时,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关键词“且”“宜”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中,作者认
7、为管仲是个贤者,辅佐齐桓公为“五霸之长”。(1分)而材料二着重论述管仲在政治上的失误。(1分)批评他在位时没有安排好接班人,由于管仲临终未能“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导致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大乱。(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景公向孔子问道:“秦穆公时秦国是个很小的国家,地处偏僻,却能成就霸业,什么原因呢?”孔子说:“他的国家虽然小,但他的志向却很大,虽然地方偏僻,但政策却切中关键。他行动果断,谋略得当,他的法令不随便制定和更改。他亲自将百里奚从牢狱中选拔出来,和他交谈,三天后就把政事交给他去处理。能这样做,就是成就王业也是可以的,称霸就算小的成就了J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
8、死兄长而继位,不算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算恭谨有节制。这两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照朋,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照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没人下葬。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任用贤臣良佐的事就很紧急了。周公旦礼待贫寒的士人,受到他屈尊礼待的有七十人,天下的士人都来投奔他。晏子以自己同样的衣食来礼待的士人上百,因而天下的贤士也前来投奔;仲尼提升品行修养,整治礼乐制度,而后天下
9、的贤士也前来投奔。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奏挈,刚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时,钟子期说:“这琴弹得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又弹流水之意的乐曲,钟子期又说:“太棒了,好像看到了浩浩荡荡的流水!”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了自己的豕,终身不再弹奏,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再值得让他为之弹奏的人了。其实不光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的。虽有贤能的人,但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对待,贤能的人又从何尽忠呢!千里马不会主动地从千里之外前来,要等待伯乐出现之后才会到来。材料二: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只会存在有贤臣而没有明君的情况。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记载他将死的时候,谈论到了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且还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就是说,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但他又预料到自己将死,可见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鳍,因为不能使卫灵公任用贤臣遁伯玉和斥退宠臣弥子瑕,所以死后进行了尸谏。盖何临死时,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也会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撤手人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