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错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成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日:“子言非不辩也,
2、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尊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节选自韩非子五蠢)材料二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慈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日:“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坦之J王曰:“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
3、,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知学A之人B能与闻C迁D达D于礼F之变G能H与时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4、分)()A.怀,意为感化、安抚,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而不怀仁”的“怀”含义不同。B.循,可理解为依靠或利用之意,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含义不同。C.蔽,文中为阻塞之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义相同。D.图,文中意为考虑,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文王实行仁义治国最终称王天下,而徐偃王却因实行仁义治国而灭亡,韩非子认为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治国的措施应当随时代而不同。B.舜实行德政,操干戚武舞感化了苗民。共工之战,短铁钻就足以伤敌,需坚硬的铠甲护体。周代,鲁国妄想凭子贡的辩才说服齐国,结果失败。
5、C.赵文认为应当按照古法顺应当地的民俗,按照礼法规定,穿一定款式的衣服,不认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等革新进取的做法。D.赵武灵王认为愚笨的人拘泥于旧风陋俗,受世俗礼法制约,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老百姓应抛弃私念遵守法制,按国家政令行动。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4分)译文:(2)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4分)译文:14 .如果韩非与赵文同为武灵王的臣子,武灵王会更喜欢谁?请根据文段陈述理由。(3分)【答案解析】15 .BDG(根据文意.可知“知学”修饰“人”,“能”“达”“能”分别为“知学之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事异则备变 答案 解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