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传统基因与民族特色的法理解析.docx
《《民法典》传统基因与民族特色的法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典》传统基因与民族特色的法理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民法典传统基因与民族特色的法理解析一、引言:民法典民族特色的时代关注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开始实施,属于中国的民法典时代终于来临。编纂民法典既是重大的政治法律行动,也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民法典是国家的基础性法律,也是民族的文化旗帜,承载了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法典既吸收国外法治建设的优良成果,也继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髓,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传统文化烙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法典有一个重要论断:“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中国特色”被公认为民法典最重要的三大特色之一。1804年法
2、国民法典被称之为风车水磨时代的民法典标杆,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被誉为工业社会民法典的典型,而今天的中国民法典为世界法治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法律宣言书。探讨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成为近年来法学研究主题之一,围绕着民法典蕴含的传统法文化基因这一主题,亦产生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苏亦工提出,东亚地区近代的“民法典情结”源远流长,并非肇端于日本而是滥觞于中国传统的唐律情结。马俊驹提出,应实现民法和传统文化、民法和现代文明的良性整合,寻求他们共通处和结合点,建立既尊重人性、彰显权利,又崇尚社会公益、弘扬社会公德的民法新格局。张生探讨了民法典继承传统法文化的具体方法,他提出民法典可以直
3、接通过原则、规则的形式吸纳传统法;还可以通过辅助性法律渊源间接的将传统法纳入民法体系之中。苏艳英提出,民法典深度整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法文化,内蕴着人类社会共通的价值追求,富有民族性特质。现有研究涉及传统法文化对民法典的一些影响,特别是家庭观上,但相关研究尚显分散,缺乏体系化建构,对这种影响的内在法理根据尤其需要挖掘。本文试图在学界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理念与制度两个角度追溯民法典与传统法文化的关联性。重德性、尚和合、彰人性的传统法文化形塑了民法典的独特人文精神,对民法典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关怀有着独特的牵引,而传统典章制度也对民法典的立法技术、政治使命等制度安排有着重要启发。在相关梳理的
4、基础上,本文最后从民族生活、特色治理、世界的深层原因,以求教于方家。经验等向揭示中国民法典承继传统法文化二、理念牵引:传统法文化对民法典精神的影响与形塑法典的背后沉淀着思想,也流淌着独特民族的文化表达。每个民族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日常习惯、道德风俗,也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法律实践。孟德斯鸠曾说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其特殊性,“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法典的出台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现实情况,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相适应。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法律文化,传统文化也影响甚至塑造了中国民法典的独特人文精神。民法典的诸多原则要纳入到传统文化的背景
5、之中,才更好凸显其精神内涵。毋庸讳言,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民法主要来源于罗马法,从具体制度建构而言,传统制度确实甚少可沿用至今。但是“抽象继承法”则打开了 一扇新的大门。冯友兰在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等文章中提出了 “抽象继承法”。他认为,一切哲学命题都有双重意义,即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需要区分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继承的只能是一般性,“特殊性是不必继承也不可能继承的”。“抽象继承法”对法律传统的继承也有重要启示。比如传统的“三复奏” “五复奏”死刑复核程序今天不可能机械照搬,具体继承也无必要,但是其背后蕴含对生命尊重的观念则是可以抽象继承的,这与现代人权保障制度有相通之处。这一进路启发
6、我们,暂且不论具体制度是否沿袭,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对民法典确实是精神富矿。比如德法合治、尊重德性、崇尚和合、敬畏自然等传统人文思想对民法典的价值关怀有着明显影响。(-)德法合治与民法典的道德关怀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的最典型特质。唐律疏议名例所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堪称经典表述。尽管不同论者对中华法系的特点的界定不同,但都将礼法结合、礼法并重视为中华法系最突出的特点,认为注重德教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法系的理论基础,伦理性在法律上有突出表现。在民事利益分配上,不是片面强调个人财产利益,而是讲究“义利之辨”、崇义轻利,强调伦理责任。这种重视德教的传统也对民法典产生了要影响。今天的民法
7、典弘扬的当然不再是传统伦理纲常,但传统法文化中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的特点则是今天可以借鉴的,民法典强烈的道德关怀与人文底蕴也构成了立法一大亮点。民法典第1条提纲挈领规定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通篇都加以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思想观念的精华与现代文明交织的重要成果,这也使得民法典具有较为强烈的道德关怀。如为了避免“好人得恶报”式的道德悖论,民法典第183条则赋予见义勇为者“适当补偿请求权”,从正面鼓励其为见义勇为行为,而第184条则免除见义勇为者相关“民事责任”,以化解见义勇为行为的后顾之忧。这共同致力于倡导弘扬正气、鼓励行善的良好社会风气。第1217条对“好意同乘”情形做了明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典 传统 基因 民族特色 法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