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小结有效性的实践研究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小结有效性的实践研究_2.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堂小结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德胜小学教育集团陈一红【课堂重现】师:同学们,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根据前一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3分钟后,汇报。生1:地球公转。生2:地球倾斜。生3: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师:好的。古人很早就对四季有所研究,打开书本说说是怎样研究的。学生打开书本,简单讨论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生:夏季短,冬季长师:古人的发现是真的吗?我们用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生:椭圆形经过简单的谈论,教师安排开始实验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验,其余小组分组进行并教师忙于讲台与学生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忙的不亦乐乎长达30分钟的实验铃声响起师:今天的实验我们验证了什么?
2、生: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生: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下课!这是一堂发生在笔者身边的科学课,教师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整堂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并没有任何有效的小结与总结,每一个活动都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学生处于一种松散、自由的实验活动,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非常有限。【理论基础】新课标与建构主义理论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构主义提倡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儿
3、童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主要通过交互来实现。作为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着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现有效的交互活动,促使学生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一、课堂小结的作用1.课堂小结是学生理清课堂学习重点难点的依托。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以探究活动为主,与其他学科教学形式存在极大的区别,学生往往高高兴兴上课,稀里糊涂下课,对于一堂课到底学的是什么,作为小学生来说无法领会和掌握,因此教师恰到好处的小结与总结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课例一:杠杆的科学师:请2名学生玩游戏。谁会赢?生:XX会赢因为他是我们班力气最大的同学,XX是
4、我们班力气最小的。进行“大力士”比拼,发现反而力气小的同学赢了。师:为什么我们的猜测错了呢?生:老师不公平,因为距离不同。XX很费力,XX很省力的。师:刚才游戏中的道具科学上我们称之为“杠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杠杆的科学。要研究杠杆,必须认识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并围绕着运动的点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点叫阻力点。“杠杆”“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对于学生来说一些陌生的科学名词,但是对于杠杆的科学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科学概念,教师结合有趣的小游戏适时地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表象,形象而轻松地掌握枯燥的科学概念。很好地处理了课堂的知识重点。课例二:谁选择
5、了他们场景一:两只墨绿色的青蛙在墨绿色的背景前快乐地跳舞,一起跳到幕布后面:【改变幕布颜色:黄绿色】两只墨绿色青蛙带领4只不同颜色青蛙出场。师:如果你是一条蛇,你会最先吃掉哪只青蛙?(扮演蛇的同学抓住了墨绿色的青蛙)师:为什么?生:墨绿色的青蛙在黄绿色的环境里最显眼。场景二:幕布后出现另一只黄绿色青蛙,两只黄绿色青蛙共同跳入幕布;【改变幕布颜色:黄色】两只黄绿色青蛙带领4只不同颜色青蛙出场。天敌再次出动。场景三:最后剩下的是与环境颜色接近的黄色的青蛙。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和青蛙体色演变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生1:绿色环境中绿青蛙容易生存,黄色的环境中黄青蛙容易生存。生2: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
6、存下来。师:青蛀在繁衍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生物学上称为变异。(板书:变异)这种变异能让青蛙更适应环境,就会传给下一代,生物学上我们称之为遗传(板书:遗传)。“遗传和变异”是一组生物学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学如果将遗传和变异的规范概念灌输给学生,将会适得其反。教师采用了形象的表演让学生明白,在繁衍的过程中,动物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将适应环境的因素遗传给下一代,称为遗传。不适应环境的因素在自然的选择中逐渐被淘汰,而这些微小的变化就称为变异。通过形象的表演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组科学概念。课例三:谁选择了他们环节一:
7、恐龙与魔鬼蛙的对比引入环节二:青蛙的去与留(略)环节三:怎样体形的动物保温效果好实验探究(略)课堂总结: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生物通过遗传、变异来改变自身的结构、习性来适应环境。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让我们共同来保护环境,维护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通过组织有趣的表演再现了蛙类体色的演变与周围环境颜色的关系,利用科学的对比模拟实验有效地验证了体形与保温效果的关系。但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科学课堂,带给学生的身心的愉悦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大量的、零碎的科学信息,这些信息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的衔接需要一个及时有
8、效的梳理,因此课堂总结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引领学生透过游戏、实验的现象看本质,找到本科的精华所在,那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科学法则。2.课堂小结能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再度探究的热情与求知欲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的探究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支撑。如果科学课堂仅仅是单纯一个接一个的独立的活动组成,会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因此简洁而精辟的课堂小结是课堂的润滑剂,不仅将课堂环节有效地衔接,而且使学生将对之前的活动热情和情感更好地延续到下一个探究活动当中去。更有甚者可以将课堂的气氛推到最高点。课例四:谁选择了他们活动:青蛙体色演变表演师:环境的变
9、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而生物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青蛙和其它生物都是利用遗传和变异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师:(出示极地照片)这是什么环境?生1:寒冷的北极。生2:面目的白色。生:在这个环境中的动物应该用什么体色来适应环境?讨论开展探究实验环境的变化与动物生存存在密切的关系,对青蛙的去与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归纳,一张冰天雪地的图片以及不同体形的动物却将话题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体形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对比实验中去。而强烈的反差不仅缓解了学生课堂的思维疲劳,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激情。学生有了之前的知识铺垫,思路也完全打开课堂顿时活跃了许多。3.课堂小结是科学探究的有利延伸。课例五
10、:昼夜交替课堂结束环节:师:今天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了脸证,尽管许多同学已经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解释,但是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却发现其中的*等解释都是合理的。看来,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要作出更加科学的解释,需要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我们将在以后的科学课中进一步加以研究。课例六:抵抗弯曲课堂结束语:师: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屋顶、高架桥等生活入手,讨论发现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今天通过对比的方法控制材料厚度的因素,反复实验后发现材料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就会显著增强
11、。那么影响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其他因素,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一进行研究也可以在课外小组进行。这样的结束语不仅帮助学生回顾本堂课经历的“观察一假设一模拟一解释一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更深切的理解,这样的延伸,可谓是一石数鸟。二、课堂小结的原则1科学、准确。课堂小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组织与表述,他与课堂一般提问和互动不同,它要求教师的语言更严密、更科学、更准确,能为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良好的疏通与概括的作用。2 .精辟。课堂小结要做到重点突出、恰到好处,并言简意赅。课堂小结作为学生知识梳理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期末扮演
12、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他所占的“戏份”却并不多,因此精辟的语言却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 .承前启后。课堂小结根据不同类型的科学课堂,不同的教学环节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课堂小结达到不同的效果。三、课堂小结的方式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小结的方式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在遵循客观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与不同教学环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小结和课堂总结。1 .归纳总结、承前启后式。归纳总结式是指教师在小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将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如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经过模拟实
13、验的方式模拟环形山在形成过程中陨石的特点以及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陨石撞击说”吗?学生通过思考回顾,将再一次重现大小、轻重不同但都近似圆形的陨石以不同的速度、角度撞击月面从而形成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层层叠叠、大换套小环、但都近似圆形的环形山。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从不同角度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就问到:撞击月面后的陨石去了哪里?教师适时地引导新的探究活动。进而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小结都需要承前并启后,需要根据具体课题的类型来确定。2 .图表式。学生表格式。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伴随着探究实验记录表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小组
14、合作形成具有个性的小组成果进行小结。如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纸的厚度1倍厚2倍厚3倍厚4倍厚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我们的发现表格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实验反复验证的科学性以及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板书式。利用结构性板书很好地反映了整堂课的教学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昼夜交替一课,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形成结构性板书如下:教师利用这样的板书带领学生回顾课堂40分钟的“行程”,让模拟实验的一般步骤与环节在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重现。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知
15、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3 .活动式小结科学游戏活动小结。科学知识的学习来自生活,更需要运用生活中去。如杠杆省力广泛运用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当中,教学杠杆的科学一课最后的课堂小结可以做到首尾呼应,利用“大力士”比拼游戏引入,仍然利用解密力气小的同学轻松赢过力气最大同学的原因就是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并适时提出如果给你足够长的撬棍和一个足够坚固的支点,你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吗?虽然这个游戏并不能真正完成,但是通过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讨论,完全可以推测和讨论出相应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杠杆省力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竞赛活动小结。同样是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小结,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距离是杠杆省力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工具图片让学生进行抢答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的训练。4 .交流式小结。科学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和探究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体验。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因此课堂小结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任何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后的小组交流与集体交流时间教师都可以开展探究活动自评与互评活动。如三年级磁铁单元第一课,为了养成良好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