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须推敲表深意词应锤炼传真情--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表现手法.docx
《字须推敲表深意词应锤炼传真情--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表现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须推敲表深意词应锤炼传真情--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表现手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字须推敲表深意,词应锤炼传真情-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争奇斗艳的唐代诗苑中,春江花月夜称得上是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曾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然而,它却经历了跨越千年的崎岖坎坷之路。诗人张若虚虽生活在群星闪耀的初唐时代,却在“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的浮华绮丽的南朝遗风中被淹没,正史对其记载的寥寥数语也只是夹杂在他人传记中而幸存,不但唐人选编的各种文选、诗选没有留下他的篇章,就算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二千二百余人的全唐诗更不见其踪迹。历经三百年,宋代郭茂倩编选乐府诗集才将这首“绝唱”收录其中,此后便又一次进入几百年的“冷落”,直到晚清大
2、学者王闿运:“古之诗以正得失,今之诗以养性,虽仍诗名,其用异矣。故吾尝以汉后至今,诗即乐也,亦足以感人动天,而其本不同,古以教谏为本,专为人作,今以托兴为本,乃为己作J“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湘绮楼文集)为其正名,人们慢慢推弃偏见,从新思路再度品读这篇诗作,终于发现了它的光芒。随即赢得了“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的美誉。诗贵创新。“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诗名,相传最早是南朝陈后主所作,后隋炀帝又曾做此曲,但均为靡靡之词的短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用的是乐府的旧题,从隋炀帝的“暮江平不动,
3、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J生发出来,写的也是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的旷夫怨女离别相思之类,但并不是仅仅把五言变成七言、短篇改成长篇的简单变化,他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予旧题以新意,化腐朽为精神,以高超的手法,独特的风格,大大超越了多如牛毛的同类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才华。只观诗题便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5字“一字一景”,一字一意象,“这些意象如锦缎上繁密的图案一样叠加在一起,组成具有整体美好意境的意象群”(黄厚江追寻张若虚的那轮明月一一春江花月夜教学后记),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世界。毋庸置疑,意象的组合成为了这首诗的独特之处,”题目如此,全诗更是如
4、此”(同上)。孙绍振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意象群”,简单的文字与寻常的意象,”句句以春江花月妆成一篇好文字”(王世懋),“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J(唐诗归谭元春语)全诗,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J(唐诗归钟惺语)。“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不是补天手,未免有痕迹。”(唐诗归黄家鼎语)周挺称其有“奇思”(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尧衢称其有“奇制”(古唐诗合解卷三),五个意象造就了这首诗的通篇之“奇二全诗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换一韵,每四句写一内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九个小节,又划分为“景”、“理”、“情”三个段落,随着月亮的升落,“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
5、、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J正如王尧衢所言:“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唐诗合解卷三),使得全诗层层递进、前后勾连、浑然一体。这首诗落笔扣题,开头就写得很精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谶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一江春水,由于春潮猛涨而显得水势浩大,江面宽阔,几乎与海面相平;海上一轮明月,似同海潮一起涌升。月光伴随着江波动荡闪烁,没有哪一处不荡漾着春水,没有哪一处不映照着明月的光华!开头仅用了四句,就画出了一幅春江水涨、江海难分、明月东升、光明万
6、里的幽美壮阔图景,把读者带进诗的意境。接着诗人又在画面上略加点染,把春江月夜的自然景色,描绘得更加瑰丽动人: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芳甸”是指长满花草的原野。“霰”就是雪珠,这里形容月夜映照中的花朵;“流霜”这里不是实写,而是取“月色如霜”之意,稍后的大诗人李白也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静夜思),更有杨万里的“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十二解月色如霜不粟肌),苏轼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等数不胜数的诗句,这些意象皆源于此。这四句紧承上文,先用“江流宛转”引出“芳甸”、“花林”,再由“霰”字生出“霜”
7、字,“流霜”带出“白沙”。随着一江春水的宛转流淌,诗中画面急速转换,读者的视野也不断扩大,眼前顿时出现了:花草飘香的原野,月色普照的花林,雪珠一般的繁花,以及天空一片皎洁如霜的月色,江滩上似霜非霜难以辨识的“白沙”。种种月色美景,一齐扑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行文至此,题中“春、江、花、月”四字,已经一一托出,而“夜”字也包含其中了。开头这段精彩的景物描写,组成了整个乐章的动人序曲。同时又为下文的即景抒情勾画出一个诗意盎然的特定背景。下面即开始由写景转入抒情: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前二句是过
8、渡:总写月色皎洁、玉宇的明净,用一“孤”字,显出天宇之广阔;继以“空中”二字,点明时间的推移,说明已到月升中天、明月当空之时。后六句写诗人的“奇想”、“奇问”。面对这辽阔江天的一轮孤月,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神思飞扬。他首先想到:自从开天辟地,就有此江此月,然而,究竟是谁第一个见到这皎皎明月?这皎洁的月光又在何年何月第一次辉明人世?今天的这轮明月又是为照何人?其中的种种奥秘,又有谁能弄清?于是对青天连发“奇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通过这样一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表现了诗人对宇宙的奥秘的深思遐想和某种探索。这千年一问,开中国诗坛望月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的先河,后世李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江花月夜 推敲 深意 锤炼 传真 浅析 张若虚 艺术 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