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学习心得.docx
《“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学习心得.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学习心得季春时节,风光正好。20xx年4月16日,xx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如期举行。观看完本次主题论坛,我对“家校协同育人”有进一步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一一家庭教育。”教育学上有一种理论:5+2=0,从这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唯有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一、从细节入手,用“真诚”换“信服”和“支持”。家校沟通是有技巧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是在日常的相处中产生的。当前家校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是因为缺失一些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失信任,二是
2、缺失感情。家长愿和老师沟通的前提是什么?那一定是他们对老师有一定的认可和信服,才可能有后续沟通。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所以若想让家长信服,老师就必须真诚,多从细节处入手,让家长们感受到老师工作之用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例如学生军训时,学生顶着烈日在训练,老师们也没闲着,提水,倒水,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学生,配合教官规范学生的动作,看到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家长也渐渐宽心,打从心底感谢老师,为家长日后支持老师的工作奠定基础。家校协同育人的真正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出现问题要沟通解决,进步要沟通表扬,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思想要沟通,老师与家长之
3、间尽量达成一致的理念,让家长对老师放心,争取家长的支持。可能在这过程中,老师与家长们会有一些小摩擦,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还是要把工作做到位,努力做到与家长共情、共信、共享、共育,最后实现合作共赢。二、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家校联系的温馨港湾新技术媒体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短信、电话、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微信企业号、美篇等,能为家校沟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至于什么时候选用哪一种技术手段,我个人做法如下:有急事时,电话联系,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发一般通知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校社 协同 育人 主题 论坛 学习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