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题(简化).docx
《5-7题(简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7题(简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I、汽化核心:壁面上产生气泡的点。1 ,对流传热”是否是基本的传热方式,它与“热对流”有何本质的区别?答:“对流传热”不是基本的传热方式。“对流传热”是指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在近壁处依靠导热传递热量,是热对流和热传导联合作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热对流是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2 .简要说明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答:(1)流体流动的起因:分为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2)流体有无相变:有相变时潜热的吸收与释放常起主要作用;(3)流体流动的状态:粘性流体存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4)流体的物性参数:流体密度、黏度、导热系数、比热等参数会影响流体中速度分布与热量传递;(
2、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指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换热表面的状态。6速度边界层(流动边界层):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7温度边界层: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10、P214页画出不同情况下温度边界层和速度边界层间的大小关系11 .说明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含义,并解释引入边界层概念的物理意义。引入边界层概念之后,将流体的粘性作用力的影响局限在贴近壁面处的薄层内,使N-S方程得到了实质性的简化。12 .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依据是 能量守恒定律 和 傅里叶导热定律14、大空间自然对流处于湍流状态时有自模化特征,此时传热系数与 特征长度 无
3、关。15、反映对流传热强度的准则称为 努赛尔 准则。反映对流传热强度的无量纲数是Nu16、写出五个无量纲数的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8、模化实验:用不同于实物几何尺度的模型来研究实际装置中所进行的物理过程的实验。9.当流体从大空间进入管内时,流动或换热可分为 段和 段,其中 段局部表面传热系数高,且沿主流方向逐渐降低。10、试说明管槽内强制对流传热的入口效应。流体在管内流动过程中,随着流体在管内流动,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是如何变化的?外掠单管的流动与管内的流动有什么不同?对于层流而言,从进口到充分发展段之前,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沿主流方向逐渐减小,然而趋于一个定值。对于湍流而言,从进口到充分发展段之前
4、,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沿主流方向先逐渐减小,然后由于湍流的扰动与混合作用使得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有所提高,再逐渐趋于一个定值。外掠单管流动时流体由于流通截面积的变化可能会发生壁面分离;管内流动时,流体边界层发展受到限制。11.作图说明流体在管内流动过程中,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是如何变化的?15、流体流过弯管时,对流换热系数一般会(增大)o19、自然对流;20、画出热竖壁附近流体中温度与速度分布21、画出沿竖壁自然对流局部传热系数的变化,并解释原因22、自然对流传热分为()()23、自模化:自然对流换热在紊流时的表面传热系数值域特征长度无关。25、说明大空间自然对流和有限自然对流的区别?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
5、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26 .一常物性流体以同样质量流量同时流过温度与之不同的两根直管1和2,且d=2d2流动与换热均已处湍流充分发展区域(Nu=CReS8prn)试确定两管内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相对大小。27 . 一常物性流体管内流动,流过内径为d = 100mm圆管时的表面传热系数为九=1500W(m2K),雷诺数Re = lxl5假设改用流通截面积与圆管相等的
6、正方形通道,流体的流速保持不变,试问表面传热系数为多少?(Nu = O.O23Re8)0 82Nu = O.O23e08 等1 = 0.023 (警),九产詈=或 泉= 0.886鲁=(豹一? = O.886-o2 h2 = 1538W(m2 K)1、凝结:蒸汽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形成液体的过程。2、5、凝结按形式可分为 和在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中,凝结,工业上一般以凝结作为设计依据。均是构成蒸汽与壁面间热交换的热阻载体。珠状凝结的优、缺点:表面传热系数大,换热强度高;不稳定、不易保持。对于膜状冷凝,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是6、珠状凝结的形成与保持(1)在蒸气中加油(传统方法)(2)对凝结表
7、面进行技术处理(改善液体表面组合特性)8、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是哪些?(1)不凝结气体,不凝结气体形成气膜,阻碍凝结换热;(2)管子排数;(3)管内冷凝(4)蒸汽过热度 证实 k6代替r ; (5)蒸气流速,上液膜增厚力,向下液膜减薄h (6)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形(7)u向凝结表面情况9、强化冷凝传热的原则:10.强化冷凝传热的方法(1)尖锋的表面,(2)使凝结液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掉,如低肋管、纵向沟槽等,(3)表面改性,使膜状凝结变为珠状凝结 表面涂层(油脂、纳米技术)、离子注入11、.大致画出大容器沸腾的曲线,并分别说明各部分的换热机理。(1)自然对流区:壁面过热度较小,壁面上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