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耻感思想对于教育的借鉴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耻感思想对于教育的借鉴意义.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孔子的耻感思想对于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中,有11处提到了“耻”或者“耻辱”,孔子有很强烈的耻感思想,耻感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孔子耻感思想的内容包括荣誉观和耻辱观,他试图通过荣辱教育改变社会“重刑轻礼”的局面,其实质是推崇德治,建立礼仪之邦。耻感思想具体体现在个人修养、治学态度、个人心态、具体行动等这些方面。耻感思想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体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教化民众,用礼仪规范民众,使民众知廉耻。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感,那么他就可能会丧失道德底线,他不会因为做恶事感到良心不安,即使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也会无动于
2、衷。因此一个人首先要有耻感意识,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明是非,辩善恶。耻感思想在治学态度方面的体现。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J这是孔子对做学问的要求,也是孔子自身治学态度的体现,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为耻,勤奋学习,才终能成为一代“圣人”。耻感思想在个人心态方面的体现。子日:“土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追求远大志向的过程中,不应以外在物质条件简陋而感到羞耻,应安贫乐道,保持良好的心态,旨在追求高尚的品德。耻感思想在具体行动方面的体现。子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J孔子以言过其行为耻,强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鼓励人人争做君子,以
3、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对于用刑法来约束百姓的行为,他认为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反而会让百姓失去羞耻之心,仅仅是为了免于受罚,所以他提出“规则和惩罚是从混乱中产生秩序的错误方式”,他强调用“礼”引导百姓的言行,培养百姓的羞耻之心,从内心守规矩,建立“仁心”。而西方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却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对于混乱、吵闹、犯错,都有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那就是通过用规则施加秩序,如不服从,就予以惩罚。在中国古典哲学中,韩非子和墨子也表达了这一观点。反观当代教育,我们似乎也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使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方法,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老师们屡试不爽,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耻感思想,则需要长期的浸润。
4、工作以来,我也一直依赖于用规则施加秩序,毋庸置疑,对于我的课堂,这是很有效的方法,可最近在学生管理方面产生的一些问题,我开始反思这样的方法对不对。学校有个孩子总是不断地犯错,从认识他开始,他就是老师们经常讨论的对象,课上讲话、不写作业、说脏话、打架,违规违纪的事情,总少不了他。有一次,因为在我的课上随意说话,被要求写了一篇检讨,这算是对他的惩罚,可这对他的内心并没有丝毫触动,这之后也没有见他有所改进。在和这个孩子周旋的过程中,我一直想让他对我产生敬畏之心,一位老教师曾说:“学生尊敬并畏惧你,你才能管住他,从而让他遵守规则J可事与愿违,当你一心想让学生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时,他偏偏会和你对抗。一天晚
5、自习,那个孩子迟迟不能安静,对于我的指令充耳不闻,在那一刻,我的怒火被点燃了,感觉到他在挑战我的权威,于是我让他站上讲台,可他竟然拒绝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只是绞尽脑汁地想“他违反了哪条规则,他要接受什么惩罚“,可他会不会畏惧这样的惩罚呢?显然我的方法在孩子的内心并没有激起一丝涟漪,更别说引起孩子的羞耻感,或者他根本就没有建立耻感思想,没有正确的荣辱感。事后,和一位老师交流,他的一句话顿时提醒了我:“你为什么一直想让学生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呢?如果他没有这么做,惩罚真的是有效的手段吗?”是啊,一直以来,我都只是单纯的用惩罚措施去规范他们,可不在课堂的规则中,不在学校的制度中,学生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他们内心有没有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呢?他们会如何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呢?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孔子的耻感思想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为惩罚制度永远是治标不治本的,真正能解决问题根源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耻感思想,建立正确的荣辱观,让孩子认同和践行。我们也许太着急了,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最好的效果,可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事情,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