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党课讲稿(在党政正职专题读书班上的发言稿).docx
《(2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党课讲稿(在党政正职专题读书班上的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党课讲稿(在党政正职专题读书班上的发言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作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党的文献的相关重要论述,对我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以下几个层面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
2、于文化价值的认识进行论述。一、就文化与国力的关系而言一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提高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进程。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一个学者提出来的,他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经济、军事、科技方面的力量,软实力是指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采纳了这个概念,并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3、重要因素的论断。回顾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文化史,中华民族在周边国家和世界上被推崇,不是靠指手画脚,更不是靠强权和侵略,而是靠中华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强大感召力,即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具有软实力,是基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知。以文化立国的中国古代社会,即使有夷夏之分,其深层原因是认为周边地区的民族受教育不够、教化不足,并不太在意族群之分和强力之用,我们坚信“远人不服,可修文德以来之”。应该说,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价值是没有怀疑过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这种自信,来自于对道德、礼法的自信,来自于对人性、人心、人文的自信,是对人的本质意义的自信。从古至今,我们与文化的
4、对立面诸如野蛮、暴力、愚昧、神权等进行了诸多斗争,最终我们选择了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深刻认知,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信不疑。论语所蕴涵的人伦规则、人文精神等,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仅就中华文学经典诗经而言,其审美价值超越时空,且对中国成为一个诗歌的国度有奠基礼的意义。推而广之,一首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抵抗外侮的决心,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抗日而英勇献身。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科学地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情况,得出了胜利最后一定属于中国的结论。看现象,一时之强弱在于力;看本质,永久之强弱在于理。这个
5、理,用哲学的语言说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性,就是处于文化最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深刻感悟这一重大论断的深刻蕴含。国际话语权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双重奇迹,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却屡屡被诋毁和“抹黑”。现在这种情形已经有很大改观,但争取国际话语权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就国际影响力而言,固然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但没有文化影响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6、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就文化与道路的关系而言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特地来到朱熹园,并提到之前在山东考察时去看了孔府孔庙。他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
7、深刻阐释了中华文化与中国道路、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的深层关系。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成就也有过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曾几何时,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这条道路遭到了来自西方的挑战和渗透,也遭到了国内错误思潮的干扰和诋毁。在当时,来自国际理论方面的挑战,主要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这两本书中所宣扬的观点。这两本书的内容,其实质还是西方文化优越论,将西方文明中心论包装出售,事实上并非严谨的学术论证。文明的冲突的错误,在于把正常的文明差异,当作
8、了世界冲突的根源。而人类文明的事实恰恰是,要肯定差异、保护差异、欣赏差异,让差异成为世界美好之源。文明的冲突则是粗糙地设想人类的每一个文明群落的文化选择只能是单一的,武断地设想不同文明之间的边界是不可逾越的,鲁莽地设想每种文明的传承都是保守和凝固的。文明的冲突表面上是学术著作,实质上仍是西方本位论、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中心论的政治老调,无非是把旧酒装到新瓶子里。历史的终结则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条道路之争,即自由民主之路和社会主义之路,认为前者终将战胜后者,立论的哲学基础是:自由民主制“满足了人的深层次需求”。由此断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后意识形态,生活在这种意识形态之下的人将是人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文化 自信 自强 铸就 社会主义 辉煌 专题 党课 讲稿 党政 正职 读书 发言稿
链接地址:https://www.001doc.com/doc/90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