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ocx
《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史学方法论思想研究【摘要】对钱穆史学方法论思想的研究分为五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敬畏史学的“温情与敬意.说;笫二是把握体现家国情怀的文化民族主义观:第三是钱穆对于史学能力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史心说;第四是要从游历中读史增长学识,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最后,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史学研究中做到将历史的特殊性、变异性相结合,实现历史传统性的研究。研究钱穆的史学方法论思想,能够进一步拓宽史学方法和思想理论体系的范围,推动史学理论的发展。【关键字】钱稷;史学方法论;史心;文化民族主义钱穆(18951990),字宾西,江苏无锡人,我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钱穆自1912年便担任教师,后于1930年由顾颉
2、刚推荐担任燕京大学国学讲师,至此跻身学术界。钱穆一生著述极多,共计有七十余种,有关史学和文学的著作文字高达1700多万字。其中国学概论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史精神秦汉史古史地理论丛等都是传世之作。钱穆综合、提扬了传统史学,又吸纳、消化了西方史学,在自己一生的治史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史学理论、思想、观点、方法,在经学、理学、诸子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学术贡献,推动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因此,对于钱穆史学精神与史学方法的探究,既能够进一步了解钱穆的治史思想,也可以为当代史学研究提供借鉴。一、敬畏史学一温情与敬意说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强调,读这本书时,一定要带着一种温情与敬怠”的心情,只有“知国史
3、”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这既是对读者的要求,也是他对中国历史从头到尾的感情,这充分证明了钱穆对史学的敬畏之情。(一)认可本国本族历史1 .批驳历史虚无主义钱穆认为只要是对自己国家民族以往历史抱有1种温情与敬意的人,至少不会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抱有偏激的虚无主义。温情敬意”者不会认为自己国家的历史没有一点价值,也不会认为自己国家的历史没有一处使自己满意,更不会认为自己现在站在历史最高的顶点。钱穆批驳这种虚无主义者的观点是一种狂妄的进化观,他们将现在人类所面对地一切器恶与弱点都推脱到古人身上。2 .要求国民知史钱穆在其国学大纲的引言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尚可的国民们都应
4、该对其本国以往的历史有一些了解,如果做不到这样的浅显了解,就只能将这种国民称为有知识的人,而绝不能称其为有知识的国民”。并且强调只要是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就一定要对本国历史带着“温情敬意”看待,否则绝不可以说自己对本国历史有知识。历史是有生命的1 .历史具有承继性。钱穆认为,历史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应该与当代的各种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史书资料都是由古人记录的,他们不知道后人需要什么,但所记载的都是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需要,巳经被古人所用了。他强调后世若要有史学,就得从前人的史书中找出。他尤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国家,它具有三大优点:悠久、不间断.细致,旨在激励中国有识之士
5、,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到一种经世致用的方法。当然,这是钱穆的功劳,他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历史,换一种方式来看待。但是,如果她弃了前人的历史,而只讲历史,那么,所谓的历史,就不是历史了,而所谓的“知识,是不知道的,是活在现在的,而不是在古代。2 .现在与过去历史知识的融汇运用。由于历史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古与今本质上也仅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不知道过去的历史,一个人就很难准确深刻地认识现在,因为所有相对的.现在”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相对结果的表现,所有的“现在”都是由“过去”发展而来,凝聚墓含着过去所有的逻辑因素。总而言之,钱穆认为只有一个国家的国民具备了以上诸条件,该国家才会有继
6、续向前发展的希里。二、家国情怀文化民族主义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残暴的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害,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使得国民处于更大的危难之中。华夏子女们越来越感受到祖国经历着最危难的时刻,大家必须一起团结起来让祖国摆脱日本的魔爪。九一八”事发的惨痛教训不仅敲响了普通民众内心的警钟,也促生了一些史学家们的民族意识。钱穆便是其中一位具有强烈家国意识的学者,严重民族危机促使他的治史方向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一)文化民族主义史观的萌芽1.治史思路的傅变。钱穆治史思路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其从疑古转变为信古。钱穆早期的治史理念十分注重疑古辨伪之思,通过考证古史地名,经常发出新奇的
7、言论。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钱穆的治史立场便不再是疑古而转为信古,其对曾经大为称赞的古史辨派开始出现一些批评的言论,指出疑之太勇的古史考辨派对中国历史文化迨成了危害。他在遗书序中批评这种疑古之风偏激地对一切古典文献普遍怀疑,这样就否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2,治史重心的转变。钱穆治史重心的转变主要体现为由早年的考据研究转变为文化层面上研究,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来思考民族和国家的出路问题。日本人的入侵导致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钱穆深感有必要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论证国家民.族到底有没有希望。他曾于1935年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强谓在国难方殷之际,
8、应该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真价值之上,无须在细碎的考据上下功夫。由此也可看出,钱穆治学的重心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开始发生转变了。(二)文化民族主义观的形成1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基地。钱穆曾在其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人总是习惯于把民族观念融入人类观念里,民族与国家都只为文化而存在,中国文化为中国民族所独创,因而其文化演进是一线相承的。他在其著作国史大纲中也曾指出文化在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民族文化灿烂蓬勃发展国家才会兴盛。因而,钱穆对学术界的文化自卑现象表达了自己极大的不满,痛斥历史虚无主义,强调只有文化绵延不息的发展,国家民族才会永续长久。2 .批判新考据学派。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学 方法论 思想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