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关于化肥利弊的争论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关于化肥利弊的争论202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近代中国关于化肥利弊的争论2023目录1 .序言12 .关于化肥自身优缺点的争论11. 1.强调化肥的优点22. 2.指出化肥的缺点43 .关于化肥推广利害的争论63. 1.反对化肥应用与推广64. 2.支持化肥应用与推广74 .关于化肥是进口还是自造的争论95 .近代化肥利弊争论的影响125.1. 促进了肥料调查、研究和肥料学术团体的建立135.2.推动了近代化肥购销和施用的管理145.3.促使中国人自造化肥151 .序百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天然有机肥利用历史悠久,多粪肥田的思想根深蒂固。然而,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化学肥料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推销和使用,开始对传统有机肥造成冲击。化肥增
2、产效果明显、施用方便,深受农家喜爱,一些专家学者也大力倡导化肥的使用和推广。不过,随着化肥销售和施用问题的增多以及其它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反对化学肥料的言论,关于化肥与有机肥优劣的争论文章频频出现在各种农业报刊上。这场持续一二十年的争论,加深了人们对于近代肥料变革的认识,推动了化肥购销和施用的研究及管理,也促进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方针的形成。在当今强调肥料的配合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的时代背景下,回顾近代中国关于化学肥料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2 .关于化肥自身优缺点的争论化学肥料输入中国之初,少有人相信,也少有人愿意购买和使用
3、,但后来江南等地的农民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舶来品,传统有机肥的施用受到了影响。这固然与爱礼司、卜内门等商行肥料销售宣传有关,但是化学肥料自身所拥有优势,则对其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化学肥料在销售和施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社会上质疑化学肥料的声音越来越多。就是说,人们在接受和施用化肥的同时,也发现了化肥的缺点,并将外来化肥与传统有机肥加以比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1. 强调化肥的优点在化肥推广的初期,不少人认识到,中国农事的改良,以采用人造肥料、改良农具和兴修农田水利,三者为最急务,“三者之中又以采用人造肥料为成效最易著者。”因为对于严重缺乏高效肥料的中国农业来说
4、,化肥的速效性和易用性是传统有机肥无法比拟的。据时人研究,化肥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化肥价格便宜。肥田粉如硫酸饿,每百斤(市斤,下同)卖大洋10元,且此种肥料,普通约含20%的氮素,每百斤中有氮素20斤,每斤值大洋五毛。其时人粪尿从上海运往广州,每百斤平均价值大洋四毛,以含有氮素0.57%算计,每百斤含氮素057斤,每斤值大洋约七毛五,每百斤硫酸锤较人粪尿便宜大洋二毛五。就当时江南农民喜用的饼肥而言,其价格也要比人造肥料贵不少,“每一百磅值中国币四元,而人造肥料每一百磅不过中国币二元。”沿海地区较为富裕的农家在河塘泥、厩肥等天然肥不足时,原来都用饼肥弥补。自化肥进口后,他们便改用
5、化肥代替饼肥。据推算,每亩用硫酸铀10多斤就可代替饼肥,肥力大体相当,价格却便宜四分之一,而且化肥施用方便,因此农家乐于改用化肥。第二,化肥养分浓厚、功效迅速。近代中国农家所用的肥料,以人畜粪尿、饼肥等使用最多,而人畜粪尿的氮、磷、钾成分含量很低,人粪含氮素不过07%,马粪含磷素不过028%,马粪含钾不过0.52%。要使植物获得充足的养料,不能不施用人造肥料。当时农民就注意到,化学肥料往往施用数日之后,禾苗黄瘦者就会变得欣欣向荣,而天然肥料则没有如此迅速的功效。中国农民注重眼见为实,这一点对他们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第三,化肥体积小、使用简便、无异味,施用量也易于掌握。化肥的体积和人畜粪肥相比,
6、相差百倍,一般每亩地只需二三十斤,而人畜粪尿和其他天然肥料则需四五十担(一担等于IOO市斤,下同),才能达到同样肥分效果。肥田粉体积小,搬运及施用简单方便,不像人畜粪尿那样,收集、积制、储存费时费工。这样,化肥可以大大减少运肥和施肥所需的时间、劳力,从而节省工钱,减少种田成本。除了豆饼、油饼和绿肥外,天然肥料中的人粪尿和厩肥皆有臭味,令人厌弃,而化肥则少有此异味。另外,化学肥料的氮、磷、钾三要素可以单独供给,随意加减。天然肥料所含氮素较多,而磷和钾含量较少,且养分含量不确切,在施肥量和按需施用方面不易掌握。由于化学肥料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以及肥料商的大力促销,农民难挡诱惑。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
7、区,人们甚至争相购买,导致化肥在中国的进口和销售量连年大幅度增长。民国17年(1928年)化肥输入总价值为12897000余关平两,是民国13年(1924年)的两倍多,进口量增长迅速。从1924年到1937年的化肥进口数量上也能看出中国化肥使用增长的态势(表1,一担等于50公斤)。表1历年(19241936)化学肥料进口数量统计年份化肥进口数量(担)年份化肥进口数量(担)19249863791931289877519251016028193219127301926125651219331754304192714233381934890199192825322201935119723619292
8、640634193621381441930379835619372915916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旧海关资料(18591949)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根据资料整理而得。就江南地区而言,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里的化肥销售量连年增加,1925年以后输入量每年都以数倍的速度在增加。1925年“硫酸钱用作肥料者更多,故增至三倍,一年之后,1926年硫酸铁销量又较上年增多近十倍,“而上年之数,实比前年多至数倍,其用途不仅培植五谷蔬菜,且更施诸烟草,是其销路业经稳固。可见短短几年时间内化肥已经在江南农业中站稳脚跟,且扩展之势明显。2.2.指出化肥的缺点20世纪2030年代
9、,一方面,化肥的优点得到肯定,使用量逐步增加;另一方面,化肥不合理施用对土壤的损害以及在销售中出现的掺杂使假问题,也使社会上质疑和反对化肥的声音越来越多。中央农业实验所曾组织教师,分组辩论传统有机肥和化肥的优劣。著名土壤肥料学家彭家元(18971966年),也对化肥的弊端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认为化肥主要有以下缺点。第一,掺假冒充,真伪难辨。化学肥料外观上大都为粉状或细粒结晶,倘若不加化学分析,除少数人能辨别真伪外,一般农民易上当受骗。不良商人将食盐、明矶等搅入硫酸锌内甚为普遍,农民购入这种伪劣产品,不但浪费金钱,且使土地变坏。例如,上海益生行泰山牌肥田粉含明矶88.94
10、%;上海新建设公司人狮牌肥田粉,黑色者含有煤屑等杂质,白色者含有明矶居多。上海卜内门多种峨眉牌肥田粉,混有泥沙、明矶、芋草末、木屑、稻草屑等。第二,改变土壤质地和性状,损害土壤有机质。化学肥料是无机质,若连年施用而缺乏人粪尿、厩肥、绿肥等有机肥的配合,会导致土质板滞硬结,壤性状变劣。中国土壤十之八九皆为酸性,若连年施用硫酸钮,会增加土壤酸性,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所以往往化肥施用最初一二年收成良好,三四年后,作物收成大大下降,反而不如未施肥田粉之前的产量。土壤肥料学家陈方济说:“(化学肥料)在初用时因其性烈,拔尽地力精华,一时以为有利,乃不旋踵,沃土变为石田凡以用诸农田,稻草虽荣,而结实不坚。”第
11、三,化肥不合理施用使地力下降、农产品质不良。当时人们购买和施用的人造肥料大多为硫酸锌这种单一肥料,混合肥料极少,甚至完全不用天然有机肥料。待一二年后土壤中磷钾二元素消耗过多,即使加大硫酸镰用量,也不能达到最初施用时的效果,地力很难恢复原状。另外,单独施用硫酸锌,只供给植物的氮素营养,缺乏磷、钾二要素的配合,则作物枝叶徒茂,过分生长,成熟时期结实少,易患病害,蔬菜果品水分过多,品质不良,易于腐败。当年对于化肥的指责,似乎有众多的附和之声。从肥料科技层面来看,这些指责大多基于舶来化肥与传统有机肥比较的视角(表2),且是在化肥推广过程中出现。表2有机肥与化学肥料优缺点的比较利肥料类别忧.缺点天然肥料
12、养分稀薄,容积巨大、密于有机物,有改良含作物所需的各种养田fcifi5w亦工+生效力迟缓而能搬运困难土性之效分用破梢等亦无大者持久人造肥料结和I后殿乏有机物,用之过后空工在修效力迅速,易蹩黑2积小便址则土性慢慢变为恶偏重-二种成分瞿比饕于作物溶解于水而随于掘座施用劣且使土性变坏之流失有学者说,中国农民不了解肥田粉的危害,以为其功效万能,加之经济条件限制,使用化肥之后就不再施用天然肥料,数年下去导致土中有机物消耗殆尽,土质变坏,各种作物皆不能生长。当时也有专家不明确反对化肥的施用,但认为其害大于利,主张多用有机肥,少用或慎用化肥。民国农业经济学家宋希庠说,若能借助一定手段,化肥的轻便、速效等有利
13、方面,也可以在豆饼、草木灰和人粪尿等传统天然肥料上得以实现;另外,传统天然肥料都很廉价,而肥田粉代价昂贵,且施用后是否真的有利而无害,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看得出来。3 .关于化肥推广利害的争论20世纪2030年代,关于化学肥料优缺点的讨论时时见诸报端,“抵制化学肥料“”拒绝使用化学肥料”等标题往往赫然在目。化肥反对者不仅从农业生产及肥料科技的层面指出化肥的缺点,还从政治以及经济层面阐明化肥推广的弊端。化肥的支持者则在肯定化肥自身优点的基础上,从科技、经济以及国外使用例证等各个方面,宣扬中国施用化肥的必要性,反驳不利于化肥推广的言论。这场争论大约从20年代后期开始,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达到高潮。
14、只是由于争论双方所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始终难分胜败。1. 1.反对化肥应用与推广1930年第13期农业周报刊载的一篇文章,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人反对西方化肥应用的政治情结与民族义愤。反对者认为,化学肥料推广政策是一种最高效率的农业侵略,如果化肥在全国推广开来,“不独农家辛苦的收成完全成为舶来化学肥料的推广的收成,甚而至于中国人民的饱饿存亡,也都操之掌握,而帝国主义的土地侵略政策,于此大功告成,这不比任何侵略政策还要狠毒吗?”并呼吁拒绝舶来化学肥料,打破这个有预谋的侵略计划:“除对于其肥料推广取绝对不合作主义以外,同时都步着可敬而痛快的壮举和声调,一致进行,以保全我农业要素的完整。”在近代抵御外
15、侮、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反对、抵制化学肥料的论调一时拥护者众多。沿海地区的民间商会受到化肥有害论的影响,纷纷表示拒绝化学肥料的宣传和销售。1930年7月,汕头中华国货维持会曾为此呈请政府禁止进口化肥,理由是肥田粉性烈,能收一时之效,但长期使用将导致大片田园荒芜。江宁、济南等地商会亦发电响应,表示拒绝肥田粉的输入和使用,以挽救农田。化学肥料在中国的施用与推广不仅受到本国人的抵制,还受到个别外国人的怀疑和反对。20世纪20年代,西人华洋义赈会书记麦罗拉(WH.MaOry)说:“须知中国农人保持土壤之肥沃,已在四十世纪以上。在美国许多地方仅在几十年中,而土壤已荒瘠矣。再者,农业之发达,世界无一处堪与中国比伦,而每亩所获,又远胜于西方诸国。在此种情形下,化学肥料是否应导入,是一问题,此须注意研究。”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民国31年(1942年)11月英国议会泰弗亚勋爵访华期间,曾在中央大学、四川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等地发表演讲,举例说明施用化学肥料的种种弊端,盛赞中国利用天然肥料的传统,并劝告中国切勿使用化学肥料。泰弗亚勋爵的演讲经各大报纸刊登后,引起极大反响。以泰弗亚勋爵的演讲为导火线,全国范围内形成以一场关于化学肥料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见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