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谡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质红,苔薄黄。(二)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质红,苔黄。(三)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质红,少苔。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肛门肿痛1 .观察皮肤红、肿、热、痛的程度及范围。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神门、皮质下、直肠等穴。4 .遵医嘱中药
2、熏洗。5 .遵医嘱中药药浴。6 .遵医嘱中药外敷。(二)发热1 .观察体温及汗出情况。2 .鼓励患者多饮水。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4 .遵医嘱刮瘀,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三)便秘1 .定时排便,忌努挣,避免久蹲。2 .腹部按摩。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关元、气海、大横、足三里等穴。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5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皮质下等穴。(四)排尿困难1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2 .热敷下腹部。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5
3、 .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6 .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7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3 .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4 .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5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o6 .刮疹(详见附录2)。7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8 .药熨法(详见附录2)。9 .艾灸(详见附录2)。10 .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1术前: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
4、、神门、皮质下等穴,以助睡眠。2.术后护理。(1)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2)挂线护理:告知患者轻拉挂线皮筋,便于彻底清洗,利于引流通畅。(3)遵医嘱对创面采用物理治疗,如微波、红光、磁疗等。(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肛门等穴,以缓解术后疼痛。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每次排便不宜超过10分钟,排便时勿努挣。2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脓肿部位不宜挤压、碰撞。3 .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4 .提肛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2030次。(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少渣,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忌酒。1火毒蕴结证:宜食清
5、热泻火解毒的食品,如野菊花代茶饮。食疗方:凉拌鲜蒲公英。5 .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利湿解毒的食品,如冬瓜、丝瓜、西瓜等。食疗方:冬瓜及仁汤。6 .阴虚毒恋证:宜食滋阴降火的食品,如生梨、绿豆、黄瓜等。食疗方:绿豆粥。(三)情志调理1采用放松术,如听舒缓音乐、全身肌肉放松、谈话等方法转移注意力。2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讲解周围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加强病友间的沟通交流,以获得情感支持。五、护理效果评价附: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
6、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证候诊断:火毒蕴结证口热毒炽盛证口阴虚毒恋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1.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1观察口2.中药熏洗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力工rfcfr肛门肿痛口2.体位口3.中药药浴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好1J4x1Jr苦r3.其他护理措施:4.中药外敷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Wx1J左1J5.其他: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1.体温监测口1.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力工-1r发热口2.饮水口2.刮痛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T1
7、J+xUt1-J船r坐r3.其他护理措施:3.其他: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板1J1J1.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2.穴位贴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1.排便指导口好较好便秘口3.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其他护理措施:一般口差口4.腹部按摩口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5.其他:应用次数:一次,应用时间:天1,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_一次,应用时间:一天1 .体位口2 .热敷口3 .其他护理措施:2.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一天排尿困难口3.药熨法口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一天好较好口4.艾灸应用次数:_一次,应用时间:一天一般口差口5.穴位贴
8、敷口应用次数:_一次,应用时间:一天6.其他:_应用次数:一一次,应用时间:_夭其他:1.2.3.好较好口(请注明)一般口差口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中药药浴医中药外敷护穴位按摩理刮寂技穴位贴敷术药熨法艾灸腹部按摩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 .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
9、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 .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 .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1,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IOOm1,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 .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
10、生关注。3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 .服用胶囊不能锂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 .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 .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 .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
11、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 .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12、)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8 .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9 .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10 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11 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12 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13 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14 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
13、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 .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髓部不宜施灸。3 .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 .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 .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 .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I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 .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瓶部禁用。3 .取合理体位,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