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教育学模拟试题1.docx
《2022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教育学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教育学模拟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2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教育学模拟试题1(总分:121.66,做题时间:120分钟)一、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 00)1. 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分数:2.0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解析: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2. 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并对其具有定向作用的是。(分数:2.00)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C.课程标准D.教学目标解析:教育目的在所有教育活动中都居于主导的地位,对整个的
2、教育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具体的教育目标、确定具体教育内容、选择具体教育方法、评价具体教育效果的依据。它始终贯穿着整个教育活动。3. 教师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现是。(分数:2.00)A.爱学生B.尊重学生 C.保护学生D.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解析:师生平等已成为处理学校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是实现师生平等的关键。尊重学生,就是肯定、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o(分数:2. 00)A.环境B.学校教育C.遗传D.主观能动性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主
3、观能动性。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人的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出淤泥而不染”指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而没有被外界所影响,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主观能动性。5.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是(分数:2.00)A.使人生存的社会活动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活动D.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活动解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6. 作为独立存在的社
4、会实践部门,学校教育最早出现于 o(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原始社会就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但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7. 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分数:2.00)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V解析: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最后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
5、带主观性。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性原则。教学评价应树立全面观点,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评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题干所述体现了指导性原则。8.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进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分数:2. 00)A.以知为开端,B.以情为开端,C.以意为开端,D.视具体情况,知、情、尼、情、知、知、后、后、情、行依次进行行依次进行
6、行依次进行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9.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文化体育、校园礼仪及班会社团等各种活动,培养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o(分数:2.00).陶冶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D.说服教育法解析: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
7、习惯的方法。题干所述属于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1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o(分数:2.00)A.主体性B.创造性C.示范性 D.间接性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者本身言行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军队 文职 人员 招聘 考试 专业 科目 教育学 模拟 试题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