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docx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谭载喜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四大学派:1布拉格学派;2伦敦派;3美国结构派;4交际理论派。而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1.语言学派;2交际学派;3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4文学.文化学派;5结构学派;6社会符号学派。下文将一一介绍。一、布拉格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为马希修斯(ViIemMatheSi11。、特鲁贝斯科伊(Niko1ayS.Trubetskoy)和雅可布森(RomaiiJakobsoii)。主要成员有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这一学派的主要论点为:(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等;(2
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是罗曼雅可布森。他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1inguisticAspectsOfTraIis1ation)之中。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重要性、语言和翻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精辟的论述。自1959年发表后,此文一直被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雅可布森的论述主要有五点:(1)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Cintra1ingua1trans1ation)、语际翻译(inter1ingua
3、1trans1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1ation)。所谓语内翻译,是指在同一语言内用一些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即通常的“改变说法”(rewording)。所谓语际翻译,是指在两种语言之间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即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所谓符际翻译,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比如把旗语或手势变成言语表达。(2)对于词义的理解取决于翻译。他认为,在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过程中,翻译起着决定性作用。(3)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称。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4)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
4、言中出现词汇不足,可通过借词、造词或释义等方法对语言进行处理。(5)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存在时态、性、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二、伦敦学派伦敦学派是具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thesocia1contextofSitiIatiOn)所决定的。在翻译研究领域,译文的用词与原文等同与否取决于其是否用于相同的语言环境之中。伦敦学派的创始人为福斯(J.R.Firth)。有两篇文章集中反映出他的翻译理论,一篇为语言学与翻译(1inguisticsandTrans1ation),另一篇为语言分析与翻译(1inguisticAna1ysisand
5、Trans1ation)Q弗斯着重谈到三个方面:(1)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2)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3)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一种语言的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另一种语言。卡特福德(JohnCatford)是该学派中比较系统提出翻译理论的学者。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的卡特福德1965年发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1ingUiStiCTheOryOfTranSIatiOn)一书,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途径,引起巨大反响。卡特福德称其理论为“描写性”翻译理论。他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阐述“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1)翻译的性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
6、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语)的对等的文字材料。”(2)翻译的类别。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11trans1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1tranSIation);就其语言层次而论,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1trans1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trans1ation);就语言结构的登记来说,可分为“级受限”翻译和“级无限”翻译,即传统意义上的“逐字译”和“意译”,而“直译”介于两者之间。(3)翻译的对等问题。一方面,翻译对等是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现象,是基于对两种语言的比较而发现的;另一方面,翻译对等的产生必须看译文和原文是否具有相同或部分相
7、同的实质性特征。(4)翻译转换,是指把原文变成译文时偏离形式对应。翻译转换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其中范畴转换又可分为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四种。(5)翻译的限度,是指不可译性问题。翻译中有两类不可译。一是语言方面的不可译现象有双关语、歧意语法结构;二是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不同的时代背境等非语言因素引起的。3美国结构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提出一种行为主义的语义分析法,认为意思就是刺激物和语言反应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布龙菲尔德理论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所取代。乔氏理论有三个观点:(1)人类先天具有语言能力;(2
8、)语言是由规则支配的;(3)语言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该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关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论述。语言的不同主要在于各自的表层结构不同,而深层结构则具有共同特点。在上述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以沃哲林(CRVoege1iii)、博灵格(D.Bo1inger)、卡兹(J.J.Katz)、奎恩(W.V.Quine)和奈达(EUNida)为代表的美国翻译理论界的结构学派,而以奈达最为杰出。四、交际理论学派奈达是交际翻译理论的代表。他的翻译理论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理论原则。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而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读者看译文可一目了然。(2)翻译的性质。按照奈达的定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翻译 理论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