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3.用手来测量【教材简析】本课是通过在上一课青蛙跳远比赛基础,发现测量用数据来表征可以使结果更准确和易于记录。测得数据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算是身体中的各个部位(手、脚),都是可以进行测量,且行之有效的简易高效方法。学生经过实践操作发现:在用手测量活动中,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挂”的活动中,如果测量时不注意首尾相连,产生的结果对测量的准确性是很有影响的。随着被测物体的变化,测量工具的缺陷性变大时,学生因为学习的需求,转而会想到借助纸带类的工具进行测量。技术的改进也会让学生看到,通过纸带挂数的比较来寻找,并分析测量结果不同的多种原因,让学生想到用
2、大单位去测量误差会更小点,进而拓展到我们身体除了手可以测量以外,还可以用手臂、跨步等。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一种进阶,也是对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和技术发展的引导。【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物体的大小、运动距离远近进行对比得出结果,但还未涉及用测量数据比较。在这一课中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挂”,测量课桌的长度和高度,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推进,在认识上有了新的进步。测量中关注到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当每个学生都用“挂”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后,会发现同样的长度,“挂数”却不同,这是个体差异造成的。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不同,至于如何解
3、决,他们会自由组合一起来提出各种想法和猜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测量是可以用来量化比较结果的,把人体的一些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便捷快速;知道“挂”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知道用“挂”可以量化测量、比较结果。科学思维: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将科学观念与事实建立联系,意识到用挂测量时首尾相连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探究实践:能对高度差进行预测,体验用“挂”来量化比较结果,并能标记测量过程。态度责任:测量时愿意合作,交流时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教学重难点】重点:能
4、精确地用“挂”来测量桌子的高度。难点:能够从多个维度对于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测量概念,使比较更准确。(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塑料青蛙1引入:这是上节课的青蛙,今天老师再次让它们比赛一下?“哪一只小青蛙跳得距离更长?”“长多少呢?”“能用具体数字来表示吗?”“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预设1可以用尺子量一量。预设2:可以用手比一比,右边小青蛙比左边小青蛙刚好长一个手掌。2.揭题:今天有一个新词:测量。它可以让我们的比较更准确。谁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除了尺子,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具,比如
5、我们每个人的手。如何用手来测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设计意图】承接前一课,从比青蛙跳远的距离比较引入,了解测量可以通过数据来量化结果,测量需要工具,人体的手就可以充当测量工具。继而自然引出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如何用手测量”,揭题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热身活动:用手测量桌子的长度。(预设10分钟)1.初步感受“挂”(1)怎么用手来测量呢?讨论一下:A.单手手指合并,用手掌的宽来测量。B.用“挂”。张开手掌,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称为“挂”。如果实在弯曲不了食指,那么食指伸直也可以。(2)模仿老师做出“挂”的动作。(3)判断动作是否正确。课件出示:判断一下以下三幅图哪个“挂”是正
6、确的?对了,第二幅图是正确的,我们在做“挂”时,手指要尽量张开!2.测量课桌的长度(1)试用“挂”测一测课桌面的长度。先猜想长度大概有多少“挂”?同学:3挂;3挂多;C:4挂。解释:像这样的“猜一猜”,在科学上叫“预测”。完成作业中活动记录表中的预测。然后,我们用自己的小手来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吧!小朋友们,测量好了吗?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展示。(预设:是呀,第一个小朋友没有从桌子的边缘开始测,起点不对;第二个小朋友的第二挂和第一挂之间空了很多,没有首尾相连;第三个小朋友歪来歪去,没有尽量在一条直线上。)(2)“挂”的计数规则。测量后要把数据进行记录,对比自己的猜想。我们测出桌面的长度有几挂呢?哦,有
7、的小朋友说有3挂,那我们就记作3,如果有小朋友说3挂多、4挂多,我们又该怎么记呢?让我们统一用几“十”的方式记录吧!比如3挂多就记作:3+,4挂多就记作:4+你们学会了吗?【设计意图】“拄”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不会去用,老师的示范会让学生好奇“拄”为什么能计数,但实际操作后就会发现: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每次的“拄”是不变,所以才成了测量单位。三、提升活动: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1设疑引出问题。(1)直接测量桌子的高度方便吗?同学:老师,直接这样用手一挂一挂地测桌子高度,悬空着好像不太方便。是呀,直接用手测量
8、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可以请第二节课比较青蛙跳远的纸带帮忙!实在没纸带用绳子也可以!(2)请学生示范用纸带量取桌子的高度。2 .学生操作。要求:先预测,再测量!3 .讨论:测量结果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张桌子,我们的测量结果也会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4、交流汇报。A同学:也许一拄一挂没有首尾相连。B同学:也许测量时歪来歪去。C同学: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一,我们的一挂不一样。4 、总结:对呀,用手测量时,除了做“一挂”的方法会影响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一挂”是有大小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设计意图】这里是为了解决“拄”不够用的问题,在不够用中想到用纸条进行组合“柞”,以此解决测量
9、的困难。同时“柞”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手的大小就决定了测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让孩子意识到只有规范的统一的测量标准,在生活当中才会是通行的。四、比较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相差多少?1那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相差多少“挂”?5 .如果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一样长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形状?想想为什么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不一样长?6 .学生讨论并交流。7 .小结:规则物体的边有长度相差就会形成不同的形状。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至于需要用什么形状,这和自己的设计相关。同样,有了相应长度标准控制,我们也能做出自己需要的形状。【设计意图】从工程设计来看,一个物体的长、宽、高是有比例的,如果都设计成一样了,那么对人的生
10、活是有影响的。所以让孩子在测量中去发现,也是对工程思维的训练。五、拓展活动: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测量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自己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长度、高度。其实,除了手,我们身体还有一些其他测量工具呢!比如手臂、跨步等。所以,你可以用“挂”的方法试着比一比你和家人的身高差几挂,也可以用“挂”、跨步的方法测一测家里的电视机、客厅等的长度或宽度呢!【设计意图】不仅手指可以用来测量,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是可以用来测量的,只要这个物体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那都是可以用来测量的,即标准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五、板书设计用手来测量多:多多少纸带数据展示比较:“舞”【疑难解答】学生用“挂”测量后得到的结
11、果不一致,在汇报研讨环节该如何处理?研讨时要让学生分析测量结果不一的多种原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用纸带匹配桌椅高度差时是否出现误差;是否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是否做到一拄紧连着一柞;每一柞的长度是否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同等。无论学生提到何种原因,我们都应该给以充分肯定与表扬。最后让学生细看纸带,观察比较不同的“拄”有长有短,并提出“到底高多少?”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解决问题的探究兴趣。8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发现在测量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标准物进行测量时,测出来的数据由于没有使用统一标准,比较变成了无意义
12、的活动。要让比较变成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就必须改变方法,使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这样的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通过引导学生选择小立方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这是因为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I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所以在本课中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即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物。它使学生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到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变得更方便,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测量的基本要求,知道
13、可以用不同方式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学生已经能对测量形成的数据能否进行相互比较的问题,也能够做出判断。而且实际操作中学生发现数据要能够相互比较,需要用同一种物体进行测量,只有选择标准物测量产生的结果才能进行信息的交流。前面的学习中,对给出的几种材料,哪一种物体是作为标准物的最好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初步做出选择。本节学习,将会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一一小立方体进行测量,产生的测量结果将具有重大意义一一可比性,还便于表达和交流。同时,操作中也能间接感受到进制地存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测量实验,知道使用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测量得到的数据更准确;认识到使用小立方体组合成的工具
14、,在测量长的物体时会更方便和准确。科学思维:能对实验结果反思中寻找过程性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改进方法并加以实施。探究实践:在测量活动中能选择标准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当物体特征发生改变时能改进优化测量工具,使用组合标准完成测量。态度责任:体验计量单位统一后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学生: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作业本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
15、体1解决疑难,找出问题。(1)出示多个学生科学作业册中的记录表。我选择的物体测量结果桌子长度桌子高度橡皮78个半小棒67个半回形针2123个半小立方体3134(2)讨论: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不一样?怎么解决?(3)学生交流汇报。(4)小结:全班统一使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物对我们进行测量。(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2.选择测量的标准物(出示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1)提问:这些物体,你们组会选择哪个作为我们大家测量的工具,说说选择的理由。(2)分组讨论。(3)全班汇报。你们小组选择什么?理由是什么?(要求说出依据)3.小结:立方体的优缺点优点每条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比较小,减小误差,更为准确。缺点只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测量速度较慢;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业记录,让学生发现非标准测量带来的问题是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无法作为一个通行标准来使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进行测量,并初步构建对小立方体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打好伏笔。二、测量活动,实测教室桌面和讲台的长度(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等1.预测桌面的长度(1)提问:小朋友,如果